廣東一模診斷 為下階段復習備考對癥下藥
2012-03-27 14:13:34新快報
廣州市一?冀Y束了,上周各校高三老師參加了市教研室召開的一模分析會。一模除了劃定分數線,檢驗第一階段復習效果外,最重要的功能是查缺補漏,為下一階段的復習指明道路。記者請來華附、省實等名校的高三老師,為大家診斷一模,并且為下階段復習備考對癥下藥。
數學(理科)
先定位,找準增分點
(吳建華,廣東實驗中學高三數學備課組長)
診斷報告
運算能力比較差
這次一模發(fā)現考生存在以下五方面的問題:
1.考生對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比如冪函數的定義;
2.對一些基本題型不熟練,解題速度慢;
3.運算能力比較差;
4.數學思想比較欠缺,比如運用消元構造函數、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思想解決問題的意識不夠,導致解題思路受阻;
5.對于某些數學問題與方法的本質理解不深刻,比如裂項相消求和,很多考生沒有理解這個方法的源頭和本質,導致思維的深刻性、發(fā)散性、靈活性不足。
對癥下藥
深入了解數學概念
針對一模暴露出的問題,考生在下階段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去改進:
1.合理定位,找準訓練的效度和強度,找準自己的增分點來重點練習。定位方面,考生可以與任課老師交流;對于中等和基礎稍差的學生來說,按照一模這樣難度的題來練習是沒問題的,這次一模的試卷難度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最后一道壓軸題的訓練難度還可以加大一些;
2.對數學概念的內涵、外延要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切實提高基礎知識、基本題型、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從根本上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
3.提高運算能力。運算能力差并非表面上的算錯,更多的是運算目標的確定與運算路徑的合理選擇能力不夠,所以要在這些方面多下功夫;
4.加強知識網絡的構建,進一步完善數學思想方法體系。解決問題時按如下思維序列思考:這是哪類問題,該類問題有哪些解法,這些解法中該選擇哪一種,所選方法的步驟及易錯點是什么,解題需要感性的同時,應更多一份理性的分析。
5.加強數學問題的分解訓練。提高對數學問題的轉譯、轉化、轉移的能力;
6.注意提升審題與閱讀的能力。不要把審題變成簡單的讀題,應該是看到一個已知,就適當轉譯和引申、發(fā)散和聯想;注意解題規(guī)范,培養(yǎng)有理推證、有層次表述問題的習慣。
數學(文科)
專注思考 鍛煉右腦
(陳利,廣州市第七中學高三數學教師)
診斷報告
做題切入困難 深入不易
學生在答題時的兩種現象值得關注:一是做最后三題解答題時,由于題目比較陌生,不少學生看不懂題,或者找不到解題思路,在考場上做不出,出考場后反而做出來了;還有些同學解題過程漏洞較多。二是會而不對,書寫不少,但不得分。
高考數學備考的任務是通過積累知識,鍛煉能力、提升素質。一模后,對陌生問題能不能順利切入,主要是素質問題,特別是心理素質問題;能不能完美解決問題主要是能力問題。
對癥下藥
養(yǎng)成使用“圖形腦”的習慣
通常,我們將右腦稱之為“圖形腦”,左腦稱之為“邏輯腦”。這一階段,考生要進行一定量的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這對大腦來說是消耗性的訓練,主要使用了“邏輯腦”。在學習過程中對陌生問題的切入,往往要先抑制“邏輯腦”,使人能夠冷靜下來,使大腦轉入儲能狀態(tài),讓“圖形腦”工作,這樣潛意識才有可能被激活,即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以下是幾點備考建議:
1.上課時要專注地參與教學過程,善于將老師的語言、板書內容在大腦中轉化成相應的形象,學生養(yǎng)成主動使用“圖形腦”的習慣;
2.學生在做練習時,在解決完一個問題之后,要反思一次,重新審視一遍問題解決過程,提煉出解題的規(guī)律;
3.學生要給自己“說數學”和讀書的機會。特別是每天堅持調節(jié)性朗讀,對潛意識的激活有一定的作用。一般做題做累了可通過朗讀一些文科內容來作為調節(jié);
4.參加體育鍛煉,通過體育鍛煉放松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