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三魯迅《祝!穬(nèi)容分析講解(4)
2011-09-06 16:58:20百度文庫
·課文剖析
1.故事情節(jié)梳理
《祝!芬耘f中國江南農(nóng)村的一個小鎮(zhèn)為背景,主要描寫一位農(nóng)村婦女祥林嫂后半生的悲慘遭遇。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可作如下劃分:
①序幕(從開頭至"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寫魯鎮(zhèn)年終祝福的盛況及魯四老爺其人。
②結局(從"況且,一想到昨天遇見祥林嫂的事"至"至此也聯(lián)成一片了") 寫祥林嫂在富人們祝福時悲慘地死去。
③開端(從"她不是魯鎮(zhèn)人"至"不久也就忘卻了") 寫祥林嫂初到魯鎮(zhèn)做工。
④發(fā)展(從"只有四嬸"至"從此之后,四嬸也就不再提起祥林嫂") 寫祥林嫂被逼改嫁。
、莞叱保◤"但有一年的秋季"至"那我可不知道") 寫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做工。
、尬猜暎ㄗ詈笠欢危戶旀(zhèn)的祝福景象。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們看到作者把故事的結局放在了開端的前面,這是運用了倒敘的手法。作者為什么要運用倒敘手法呢?
①從情節(jié)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劇的結局放在前面,巧妙地為讀者設置了一個懸念,使讀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從小說的矛盾關系看,小說開頭寫祥林嫂在富人們的一片祝福聲中凄然死去,而且引起魯四老爺?shù)恼鹋,突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的尖銳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③為全文籠罩一種悲涼的氛圍。
2.人物形象透視
、傧榱稚
祥林嫂是舊中國農(nóng)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質(zhì)樸、頑強,但在舊社會她卻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反而成為一個被踐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視的人物,以致被舊社會所吞噬。
對于封建禮教橫加給她的種種迫害與摧殘,她曾進行過不斷掙扎與抗爭:在被虐待、被出賣、被迫再嫁時,她掙扎;面對種種譏諷、侮辱與傷害,她給以無言的抗議;對靈魂上的迷信枷鎖,她更是拼命地抗爭;直至懷疑靈魂的有無。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個很不容易被壓垮、被吞噬的人,但終究還是被舊社會壓垮、吞噬了。不但平平安安做人的權利沒有爭得,就是完完整整地保全自身的希望也已破滅。
祥林嫂是一位被"病態(tài)社會"摧殘致死的、勤勞、善良、堅強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如果說善良和光明的毀滅是悲劇,那么祥林嫂正是一個被毀滅的審美形象,小說深沉而憂郁的悲劇價值在于對舊中國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有力控訴。
、隰斔睦蠣
是當時農(nóng)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頑固地維護舊有的封建制度,反對一切改革與革命。他思想上反動,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為人自私偽善,冷酷無情,輕視、厭惡祥林嫂,冷酷打擊、無情摧殘祥林嫂,死后還罵她是"謬種"。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一個重要人物。
、"我"
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對祥林嫂提出的"靈魂"的有無問題,之所以做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時也反映了"我"的軟弱和無能。在小說的結構上,"我"又起著線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xiàn)的,"我"是事件的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