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9-02 18:33:35
斯瓦希里語(簡稱斯語)屬班圖語系東班圖語族,為非洲一主要通用語言。目前使用斯語者約有五千萬人,分布在東非各國和地區(qū),包括坦桑尼亞、肯尼亞、烏干達、馬拉維、布隆迪、剛果、贊比亞、津巴布韋、莫桑比克、索馬里等國。坦桑尼亞和肯尼亞已定斯語為國語。其他如烏干達等國居民大都使用這一語言。據(jù)東非權威性的《語言研究學報》報導,不少語言學家根據(jù)語言發(fā)展趨勢推測,認為斯語極有可能成為整個非洲地區(qū)的通用語言。近年我國人民和東非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日益頻繁,從事斯語研究及翻譯工作的人逐漸增多。在援外工作中,我國派往坦桑尼亞工作、學習或考察的人先后已有數(shù)十萬人次之多。無論在國內學習或出國工作,對于學好斯語,均感覺有迫切需要。斯語作為專業(yè)學習在我國自一九六0年開始,北京廣播學院、北京外國語學院先后設置斯語專業(yè),次年中央廣播電臺增設斯語插音節(jié)目。一九六四年《人民畫報》創(chuàng)刊斯語版,外文出版社也開始出版斯語書籍。由北京外國語學院斯語專修班譯編的《斯?jié)h辭典》,不久亦經外文局編輯出版問世。但有關斯語語法方面的書籍,尚付闕如。多年以來,從事斯語工作或學習的人,只能參考英國出版的《自學斯瓦希里語》(TeachYourselfSwahili)一書的中譯油印稿。該書編于三十年代,其語法觀點比較陳舊,有些語法現(xiàn)象早已消失或已發(fā)生變化。且該書系英國編者根據(jù)英國學生特點編寫,對我國學生不盡合用。書中例句也大部分摘自古蘭經、圣經或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帶有濃厚的宗教和封建迷信色彩,脫離現(xiàn)代社會生活實際,學后多難應用。斯語的語法現(xiàn)象本極復雜,如無合用的語法書作指導,必使學習倍增困難。斯語原沿用阿拉伯字母,一八四四年改用拉丁字母后發(fā)音雖有所簡化,但語法現(xiàn)象迄今并未擺脫阿拉伯語影響,變化仍極復雜繁多,幾乎每一個詞在用法上都有變化。譬如動詞,不僅有時態(tài)和語態(tài)變化。還有前綴(詞首)、中綴、后綴(詞尾)變化。其詞尾本身變化更多。一個詞尾可以派生出另外一個動詞,派生的新動詞又可以再派生另外一個動詞,這樣派生再派生,一個原動詞可以派生多達幾個甚至十幾個式,每式又可以再派生另一些動詞。名詞也有很多變化,名詞本身分為八大類,各類都有性、數(shù)、格的變化,而隨名詞的變化,代詞、數(shù)詞、動詞等的詞首、詞尾都要作相應的變化。這些錯縮復雜的變化,有時也要集中在一個詞形上反映出來。一個詞形往往可以包含各種語法現(xiàn)象,幾乎每一個音節(jié)都有其特殊含義和作用。凡此種種,如不掌握其變化規(guī)律,學習時必然感到困難重重。如果依靠語法規(guī)律作為指引,即易走出迷宮,收事半功倍之效。本書編者在多年教二十余年來,在教學過程中以及在國外從事翻譯工作期間,隨時注意積累資料,對現(xiàn)代斯語詞法和句法進行分析研究,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體會,
專業(yè)代碼:050225
專業(yè)名稱:斯瓦希里語
業(yè)務培養(yǎng)目標:本專業(yè)培養(yǎng)具有扎實的斯瓦希里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斯瓦希里語高級專門人才。
業(yè)務培養(yǎng)要求:本專業(yè)學生主要學習相應斯瓦希里語國家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斯瓦希里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良好的熟巧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業(yè)務水平及較好的素質和較強能力。
知識和能力結構:
1.熟悉我國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guī);
2.掌握語言學、文學及相關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礎知識;
3.具有扎實的斯瓦希里語語言基礎和較熟練的聽、說、讀、寫、譯能力;
4.了解我國國情和斯瓦希里語國家的社會和文化;
5.具有較好的漢語表達能力和基本調研能力;
6.具有第二外國語的一定的實際應用能力;
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要專業(yè)實驗:
相近專業(yè):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學科性質:文理兼收
門類:文學
主干學科:外國語言文學
主要課程:
綜合課、報刊閱讀、寫作、口譯、筆譯、聽力、語法、文學選讀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分布院校:
【北京市】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廣播學院
就業(yè)前景: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門。
修業(yè)年限:四年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tre972.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