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統(tǒng)編版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信息類文本閱讀知識清單(二)(4)

統(tǒng)編版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信息類文本閱讀知識清單(二)(4)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2-25 19:49:10


高考

  

  1.了解設題方式

  (1)新聞語言要求真實準確,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2)準確、平實、簡潔是新聞語言的特點,而這篇新聞的語言卻有所不同。請就畫線語句作簡要分析。

  (3)所選文段語言具有怎樣的特點  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2. 掌握解題方法

  答題技法

  (1)新聞語言的情感性(生動性)

  解答此類題目的4個角度:①從表現形象特點的角度,考慮語言的情感性。②從前后內容聯系的角度,考慮語言的情感性。③從新聞主旨觀點的角度,考慮語言的情感性。④從修辭手法運用的角度,考慮語言的情感性。

  (2)新聞語言的準確性

  解答此類題目的3個角度:①從語言是否準確記錄和再現了新聞內容的真實的角度考慮。②從邏輯學和語義學的角度考慮。新聞語言的準確性,從邏輯學的角度說,就是概念明確,判斷準確,推理合理;從語義學的角度說,就是表意明確,不產生歧義,合乎分寸,沒有偏差,符合實際,沒有虛假。③從遣詞造句上的準確精練性角度考慮。精心選擇與局勢、事件或個人相匹配的詞語。要知道,缺少語言的準確性,記者就無法使報道與事件相符。不但要注意詞義的差別,還要留意詞語的感情色彩、語言的得體等。

  ☆新聞的結構

  新聞的結構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兩者是輔助部分。

  ☆導語的作用

  消息的第一句話或第一段話以凝練簡明的語言,概述新聞的主要內容或事實,鮮明地揭示新聞的中心。常見的寫法有敘述式、描寫式、評論式、提問式、結論式等。導語的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聞的要點,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調,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了解設題方式

  (1)文章開頭兩段屬于新聞文體基本構成中的哪個部分  請結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2)請結合全文,簡要賞析這篇報道的導語。

  (3)這篇新聞的導語很有特點,請從××方面作簡要分析。

  掌握解題方法

  (1)答題技法

  解答導語作用類題目,可以從下面3個角度分析:

 、購膬热莸慕嵌确治觯簩дZ寫出了什么事實,為全文奠定了什么基調等。

  ②從結構的角度思考:導語概括了新聞事實,是總寫,引出了對下文事實的展開。

 、蹚纳鐣、讀者的角度思考:導語突出了新聞的價值,吸引讀者等。

  (2)答題思路

 、僭撐膶дZ采用了××(敘述式、描寫式、評論式、提問式、結論式等)方式,②有××(概括要點、定下基調、激發(fā)興趣等)的作用。

  ☆有關新聞背景的作用

  背景,是事物的歷史狀況或存在的環(huán)境、條件,是消息的從屬部分,常穿插在主體部分,也穿插在導語或結語之中。新聞背景的主要作用有:(1)對新聞事實或新聞事實的某一部分進行解釋、補充、烘托;(2)與新聞事實形成對比;(3)使新聞事實充實豐滿,解答了讀者的疑問并揭示了事物的意義,突出、升華新聞主題;(4)為新聞注入知識性、趣味性和科學性內涵,有助于讀者讀懂新聞,大大增加了新聞的厚度,使其更加具有可讀性。

  了解設題方式

  (1)文章用較長篇幅介紹了××××(結合文本添加)的背景材料,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2)這篇報道具有很高的新聞價值,請結合文本和新聞背景談談你的理解。

  掌握解題方法

  (1)答題技法

  解答此類題目“5思考”:

  ①從新聞背景與內容關系的角度思考。說明或解釋新聞的主要內容,令新聞通俗易懂。

  ②從新聞背景與主旨關系的角度思考。分析并揭示新聞的意義,喚起社會的關注。

  ③從新聞背景與新聞主要內容、形式的關系角度思考。分析運用背景進行對比、襯托,突出事物特點,顯示變化程度等。

  ④從背景語言經常加以暗示,表達某種不便明言的觀點角度思考。

 、輳慕柚尘盀樾侣勛⑷胫R性、趣味性內涵,使其更具有可讀性的角度思考。

  (2)答題思路

  文章的背景材料:①把××(人、事)放在了特定的環(huán)境下;②更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形象更豐滿可感。或使事件××,更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典型性、社會效果……)。

 。ǘ┰L談

  訪談可以是對某一人物的報道,可以是對某一新聞事件或者歷史事件的采訪和記錄,也可以是對正在發(fā)生的或人們所普遍關心的某種社會問題的訪談。

收藏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tre972.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