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物理知識點 > 2025年高考我國古代關于力和運動的知識

2025年高考我國古代關于力和運動的知識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2024-12-12 19:49:32


高考

  我國古代關于力和運動的知識

  在我國古代著作中,對于力和運動問題,已有一定的認識。遠在春秋時期成書的《考工記》就有這樣的記載:“馬力既竭,辀猶能一取也。”就是說,馬已停止用力,車還能向前走一段距離。這里雖然沒得出慣性的概念,但是已經(jīng)注意到了慣性現(xiàn)象。

  在《墨經(jīng)》里,還給力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在《經(jīng)上》第21條里說:“力,行之所以奮也”。這里的“行”就是“物體”,“奮”字在古籍中的意思是多方面的,像由靜到動、動而愈速、由下上升等都可以用“奮”字。經(jīng)文的意思是說,力是使物體由靜而動、動而愈速或由下而上的原因。在《經(jīng)說》里又說:“力,重之謂。”這說明物重,是力的一種表現(xiàn)。從這條經(jīng)文來看,的確可以說我們的祖先在二千多年以前,已經(jīng)對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開始了正確的觀察和研究。

  東漢王充所著《論衡》一書《狀留篇》中有這樣一段話:“且圓物投之于地,東西南北無之不可,策杖叩動,才微輒停。方物集地,一投而止,及其移徙,須人動舉。”就是說,圓球投到地上,它的運動方向,或東或西或南或北是不一定的,但是不論向哪個方向運動,只要用手杖加上一個微小的力量,就會停止運動;方的物體投在地上就會靜止,必須人用力才能使它發(fā)生位移。這里說明了力是物體運動變化的原因,也說明了物體的平衡和它的基底的關系。王充還提出:“車行于陸,船行于溝,其滿而重者行遲,空而輕者行疾。”這段話說明了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質量越大的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就越困難。

 相關推薦:


  高考物理知識點匯總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tre972.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