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歷史知識點 > 2025年高考儒家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2025年高考儒家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1-25 15:34:11


高考

  儒家思想產生的背景及其形成、發(fā)展演變過程與作用

  (一)背景(略)

  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社會處于奴隸制崩潰封建制確立時期,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維護奴隸主宗法等級制度的“周禮”遭到極大破壞。社會的動蕩中。社會各階層都對社會變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提出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辦法,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儒、法、道、墨等家,他們各自為自己所代表的階級設計了一套結束割據,實現統(tǒng)一的治國方案,這不僅繁榮了文化,也為秦漢以后的封建社會治國思想的選擇奠定了基礎。

  (二)形成、發(fā)展過程

  1.春秋:孔子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他提出“仁”,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系。維護“禮”,主張貴*有“序”,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主張以德治民,要統(tǒng)治者愛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已。在政治上,主張逐步改良,“損益”舊法。儒家思想后來發(fā)展成為中國古代封建文化中的正統(tǒng)思想。

  2.戰(zhàn)國: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張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貴君輕”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勞動時間,寬刑薄稅。

  3.西漢: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采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學。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知識點匯總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tre972.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