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復習歷史開放性試題答題技巧
2024-11-08 16:22:11網(wǎng)絡整理
破解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
基本結構(三段式——總分總):
(一)論題:自擬論題/評析觀點/提煉觀點(1-2分)
。ū仨殗@題目主題,必須是結構完整的句子,必須是陳述句)
(二)論述:必須以史實為論據(jù)(例子)對論題進行闡釋(8-9分)
、僖笫氛摻Y合(史實+對應結論)。
②一般需要列舉三個或以上的史實作為論據(jù)。
③可以從廣度(同一方面,呈平行并列關系的三個史論,如政治原因、經(jīng)濟原因、思想原因等)、深度(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三個史論,如背景原因、內(nèi)容特點、意義影響等)或正反兩方面(中外、古今、變與不變等;廣度、深度相結合)
。ㄈ┛偨Y:對論述內(nèi)容進行總結,圍繞主題進行升華(1-2分)
(必須進行升華,不可簡單重復題目)
類型一:自擬論題類
考查方式:在深刻解讀材料信息、題目情境的基礎上,運用知識,得出理性認識,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論題的提煉和擬定,都需要運用思維對信息進行深刻的解讀、聯(lián)想,進而形成自己的歷史感悟,自我構建觀點。
題目類型:
(1)開放型自擬論題類型:提。畔,自擬論題,并闡述;
。2)限定性自擬論題類型:提。畔ⅲ瑖@...(主題)自擬論題,并闡述。
設問類型:
。1)“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釋”
。2)“從材料中提出一個論題,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
。3)“圍繞...自行擬定論題,并對論題進行闡述”。
答題思路:
1.研究設問
。1)閱讀題目,研究具體要求,分析限定語,領悟試題立意;
。2)判斷題目類型,如根據(jù)設問“擬定...”的特征,判斷題目為自擬論題類開放探究題。
2.擬定論題
。1)通讀材料,通過層次劃分與核心詞查找確定主旨,將其確定為材料的核心論點;
(2)若有幾個并存的論點或兩個截然相反的論點,要慎重選擇其中一個作為核心論題,立場要鮮明,言簡意賅,須形成判斷句式。
3.論證論題
。1)結合史料和所學知識,對擬定的論題與論據(jù)之間的邏輯因果關系進行歷史解釋;
。2)選用的史實論據(jù)與論題必須構成邏輯因果關系;闡述過程務必言簡意賅,不要過度解釋。
4.總結升華
(1)對論據(jù)與史實進行總結,照應觀點;
。2)提升觀點的理論層次,滲透歷史唯物主義,滲透家國情懷,說明時代意義或現(xiàn)實意義。
類型二:觀點論證類
考查方式:對材料中觀點做出判斷,進行闡釋、評述、論證,無需自行擬定新觀點。評論的對象不是具體的歷史事物或歷史現(xiàn)象,而是歷史觀點。
命題角度:
。1)材料大多出自歷史學者的著作,常以一段歷史結論型或歷史解釋材料為載體命制問題;
。2)以宏觀和開放的視角重新審視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公正、客觀地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歸納、論證觀點。
題目類型:
①提供一則或多則材料,從材料中提煉概括觀點并加以評論(析、述);
、俨牧现杏卸鄠觀點,依據(jù)材料和所學,選擇你贊同的一種(或兩種),并加以評論(析、述);
②直接提供史學界對某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xiàn)象的觀點,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對觀點進行評論(析、述)。
答題思路:
1.明確設問要求:
帶著問題對材料進行分層、分點閱讀,找出可要求概括的或隱含的關鍵語句。
2.提煉、選定觀點:
。1)研讀材料的基礎上,提煉出符合題目要求的觀點;
。2)從提煉出的多種觀點中,選出自已最有把握論證的觀點;
。3)選出的觀點要做到立場鮮明、言簡意賅且為陳述判斷句。
3.搜尋史實進行論證:
即史論結合論證,用2-4則史料來論證,做到一則史料一論證,然后下一個總結論,史料要與觀點邏輯一致。
4.總結提升、組織答案:
。1)總結要呼應開頭,語言上不能與開頭重復,最好能對觀點進行總結和升華;
。2)組織答案要表述成文,最好是三段式,不要序號化;注意字數(shù)限制,一般要寫滿;語言要精練,切中要點;論證過程應有“歷史味”,用學科語言,做到言必有據(jù)。
類型三:信息闡釋類
含義:即“歷史解釋”,通常是指運用一定的理論、概念、方法,以史實為依據(jù)、探明歷史因果、闡釋歷史意義和客觀評判的過程。
考查方式:以文字、圖片、表格等形式為載體,對歷史事件或歷史現(xiàn)象進行解釋、說明、闡述、論證等。
題目類型:
。1)信息提取說明類:從材料中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用準確簡明的語言概括,并對提取的信息從因果關系等方面進行說明。
(2)信息觀點論述類:審清材料的中心內(nèi)涵,選準角度提取觀點,依托材料并結合所學進行闡釋。
。3)設問類型:①根據(jù)材料談談你對...的理解;②對材料進解讀;③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做出合理解釋。
類型四:歷史短文類
考查方式:①考查學生準確辨析史料的價值,從圖畫中發(fā)現(xiàn)并提取有效信息,運用有效信息并結合其時代環(huán)境等所學知識,組織語言系統(tǒng)表述的能力。
、阼b別史料作者的意圖和目的,辨析和整合史料的有效內(nèi)容和價值,依據(jù)正確的歷史觀和認知方法,對歷史現(xiàn)象及各種關聯(lián)進行客觀敘述,獨立探究歷史問題,提出新的解釋。
題型特點:
1.形式多樣:命題形式和材料的呈現(xiàn)形式多變,如地圖、圖片、目錄、公式、表格等等。
2.重大主題、內(nèi)容開放:命題內(nèi)容往往涉及歷史的核心素養(yǎng)和重大學科理論問題,如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或抗日戰(zhàn)爭相關學術問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
3.立意高遠、開放性強:史學價值立意和社會立意、價值立意相結合,立意開放而高遠,體現(xiàn)歷史學科“以史為鑒”“經(jīng)世致用”的學科功能。
4.題目明確:一般會提供明確的題目,“以...為題”。
解題步驟:
步驟一看問題:審清題目具體要求,有針對性的解答。
步驟二讀材料:
泛讀:找出材料關鍵詞或者關鍵句,劃分層次。
精讀:將關鍵詞句和所學知識聯(lián)系。
步驟三寫答案:寫答案:要求段落化、要點化但不主張序號化
在組織答案時要分三段:第一段觀點部分,字數(shù)要求20-30字;第二段:史論結合論證部分,字數(shù)要求100-150字;第三段總結部分,字數(shù)要求20-30字;因此總字數(shù)為150--200字區(qū)間。
第一段:觀點部分。
閱讀材料基礎之上,準確、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觀點,用專業(yè)語言寫出你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觀點。立場鮮明,論點要言簡意賅、開門見山、旗幟鮮明。
提出論點要注意六點:
。1)不能寫成短語,必須形成判斷句式;
(2)不能含糊不清、摩棱兩可;
。3)不能長篇大論卻不知所云;
。4)不能完全拋開材料中的觀點,這樣就跑題了;
。5)學生存在誤區(qū),為了搶時間作答,沒有完整、準確的閱讀材料,斷章取義,隨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話當成題目要論證的觀點,導致全盤皆輸。這樣會導致論文的論點殘缺,進而導致論證角度狹窄,論證過程無法展開。
(6)提煉出觀點后,一定不要急著下筆作答,花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在大腦構思如何表態(tài)有利于你接下來的論證,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態(tài)。可以簡單寫個提綱,這樣才能一氣呵成。
由于材料常以圖表、外語翻譯語言、文言文等方式呈現(xiàn),對于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歸納和組織語言能力的要求較高,因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訓練中務必下大氣力予以突破。
第二段:史論結合論證部分。
在這一部分中要求從2--4則史料來論證觀點,并且做到一則史料一論證,而不是堆積史料,然后下一個總結論。表述要準確,層次要清晰。史料與論點在邏輯上邏輯一致,論據(jù)要具有說服力,要能夠支撐和證明論點。語言專業(yè),論文的語言要符合歷史專業(yè)性要求,要使用專業(yè)術語,盡量回避生活化、文學化語言。
運用“4W1H”方法就能很好的做到史論結合。“4W1H”就是When(時間)、Why(背景)、Who(誰)、What(做了什么)(以上四W構成史料)、How(怎么樣,構成史論)。例如:洋務運動我們可以這樣描述:19世紀60年代(When)清政府面臨內(nèi)憂外患(Why),地主階級洋務派(Who)在中體西用思想指導下,創(chuàng)辦近代軍用工業(yè)、民用工業(yè)、派遣留學生、建立近代海軍(What),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但其根本目的維護清王朝專制統(tǒng)治,未能實現(xiàn)富國強兵目的。(How)。
第三段:評論部分。
用理論來論證這個觀點或寫總結性語言。這個結論一定要結合這道題目的內(nèi)容寫出,依據(jù)歷史唯物主義和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xiàn)代化史觀等史觀以及歷史發(fā)展的趨勢等來論證。不能簡單重復總觀點,必須作內(nèi)涵表述,上升到規(guī)律、本質、實質、正確做法。要呼應開頭,但在語言上不能與開頭重復,最好能對觀點進行總結和升華。
格式規(guī)范,不能以問答題的答題格式來作答,語言不能條文化、序號化,不要寫類似于“觀點”、“論證”、“結尾”這樣的提示語,每段開頭不要頂格,要空兩格。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