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諫太宗十思疏》 8
來源:網絡資源 2024-10-15 16:14:54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聲情并茂、文質兼美、駢散結合的寫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實詞的義項,辨析文言虛詞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
三、背誦全文,歸納成語典故。
四、學習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納下”的治國思想及為人之道。
【教學設想】
一、教學時首先了解寫作背景,重點介紹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諍臣’’的關系。
二、誦讀課文,理清層次結構,體會本文華美流暢的語言及“居安思危”的思想。
三、背誦全文,歸納詞義,落實練習。
【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學重點】
一、介紹作品背景及文體特點。
二、疏通文字障礙,以誦讀為主.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一、介紹作品背景及文體特點。
二、疏通文字障礙,以誦讀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學步驟
一、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韌為太子洗馬,太宗即位后,擢為諫議大夫,常召人內室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
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皆出其手,時稱良史。
本文《諫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頭,奉為座右銘。其文風影響到宋代歐陽修、蘇軾。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李淵反隋時作戰(zhàn)勇敢,生活儉樸,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鑒于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jié)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fā)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榮昌盛的后面隱藏著危機,在群臣齊唱贊歌時,獨能多次上疏進諫,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勸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太宗看后感到很慚愧,表示從諫改過。
二、通讀全文,、正音,了解大概內容。
1.注意讀音:
求木之‘穹’留掌源竄舟\/軍’蔽
2.對照注釋,粗通文章.自讀五分鐘。
黜惡謬賞
要求:把解釋、翻譯困難的句子找出來。(質疑)
3.同學間互相商量,把疑難問題解決,如有解釋、翻譯不當的地方,老師及時糾正;個別較難翻譯,同學問解釋不當的地方,老師重點講析。
4.注意句子:
①振之以威怒:即“以威怒振之”。振,通“震”.威嚇。譯為: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
②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欲,喜好的東西,動詞作名詞。譯為:如果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來自我克制。以下“九思”句式相同。
三、作業(yè)
、偻瓿烧n后練習二。
讀熟課文,背下來最佳。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