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
來源:網絡整理 2021-01-19 18:59:22
《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梳理中國姓氏來源的常見形式,了解姓氏尋根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以調查為前提,以探究學習為原則,以點撥為主線,形成濃郁的合作學習氛圍。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分享合作學習的快樂,培養(yǎng)語文探究學習的興趣愛好,激發(fā)學生追宗溯祖的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認同感。
二、教學重點
1、梳理中國姓氏來源的常見形式,
2、了解姓氏尋根現(xiàn)象
三、教學難點
探究中國姓氏背后的文化內涵,增強民族自豪感、認同感。
四、教學方法:
調查法、歸納法、探究法、點撥法
五、課前準備
1、將學生查找資料,填寫下列表格。
姓氏源流調查表
自己的姓氏
姓氏的由來
姓氏的郡望
姓氏的歷史名人
2、小組間進行比較,初步總結姓氏的不同來源。
六、課時安排:一課時
七、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趣味導入
姓甚名誰,回答了“我是誰”的問題。
(二)、中國姓氏知多少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我們熟知的《百家姓》是北宋的時候寫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單姓408個,復姓30個,一共438個。發(fā)展到后來,總數(shù)據說有已達5000個,但是實際應用的,只有1000個左右。這么多不同的姓是如何形成的?你的姓又有怎樣的來歷?下面每組選一個代表,匯報本組歸納代表姓氏的來源,并作出簡要說明。
班級四大姓:李、王、劉、張
【李】 1、出自嬴姓。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
2、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勛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
【王】 1、出自子姓,是成湯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為紂王的兄長,因勸諫紂王被殺,葬于汲郡,其子孫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2、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為齊國君主,史稱“田氏代齊”,傳八王,被秦所滅,其子孫被廢為庶民,其中一支自認為齊國王族,遂以王為姓。
第四組:班級小姓(牟、滕、朱、耿、曾、項、齊、呂、程、施、潘、莊、邱、賈)
【邱/丘】出自姜姓,為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師呂尚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于齊,建齊國,都營丘,號稱齊太公,俗稱姜太公。其子孫中后有以地為氏的,稱為丘氏。史稱丘姓正宗。
第五組:其他姓氏
【程】 1、出自風姓,以國為氏,為重黎之后。建立程國 ,稱程伯。其子孫后以國為氏,稱程氏。即河南或陜西程氏。
2、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后。伯符乃重黎之后,曾向周王獻“三異之端”,即“泰山之車、井中之玉和雙 穗之禾”,遂被封于廣平 的程地,后世子孫以邑為氏,是為河北程氏。
教師小結:中國姓氏的來源幾千年來變化多端、說法不一,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方面:
1.以祖先的圖騰崇拜物為姓氏。如:姬、姜、牛、熊、龍等。
2.以分封的土地為姓氏。如:蘇、屈、衛(wèi)、潘、邢等。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