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I卷作文為何稱鮑叔牙為鮑叔
2020-07-07 21:23:52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年高考全國Ⅰ卷的作文題選取了歷史上“管鮑之交”的故事出題,要求考生圍繞齊桓公、管仲、鮑叔三人中自己“感觸最深”的一個寫一篇班級讀書會的發(fā)言稿。
全國Ⅰ卷作文題
材料提到的鮑叔,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鮑叔牙。管鮑之交以及齊桓公稱霸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臍v史故事,全國Ⅰ卷作文題為何選擇了“鮑叔”而非更為普遍的“鮑叔牙”稱呼其人?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第一時間請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李凱進行了解讀,整理如下:
在先秦時代,人的名字跟后來不一樣,姓氏分離。鮑叔牙不姓鮑,鮑是他的氏,他的姓是姒。先秦時代姓是姓,氏是氏;只有大貴族才有姓,氏是在姓之下的,往往以貴族的封地為氏,或者以官稱為氏,還有以祖先的字為氏的。
將鮑叔牙稱為鮑叔是沒有問題的。先秦時期的人還有像管叔、蔡叔,管和蔡是他們封地的名稱,叔是伯仲叔季的叔,表示排行,放在字里。
鮑叔牙這個名字,叔牙是字,其中叔表示排行。管仲是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仲相當于鮑叔牙的叔。
管叔鮮能稱管叔,鮑叔牙就能稱鮑叔!蹲髠鳌贰妒酚洝防锾岬锦U叔牙多數(shù)都是稱鮑叔的。
全國Ⅰ卷作文材料沒有“鮑叔牙”而用了“鮑叔”,也是合理的說法。
對鮑叔牙其實還可以稱子牙父。郭沫若先生1972年在《〈■敖簋銘〉考釋》(■為一怪字,由“尸”“罒”“一”“八”組成)一文中指出,故宮博物院所藏周代青銅器“■敖簋蓋”的銘文中,提到的“子牙父”就是鮑叔牙。在“子牙父”這個稱呼里,父是尊稱,子是字中的常用字(如子貢、子路),牙就是鮑叔牙的牙了。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