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化學復習方法 > 高考化學復習分類學法指導(3)

高考化學復習分類學法指導(3)

2020-01-01 08:39:33高考網(wǎng)整理


高考

三、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可能是許多同學高中化學學習中最頭疼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就是對這部分知識很陌生,與無機化學比起來有很大不同。另外一方面,有機化學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不僅僅是單純的物質(zhì),也有結(jié)構(gòu)、實驗、合成等等方面。在這一塊內(nèi)容的學習上,下面給出一些可操作性高的學習方法:

  1、分門別類,逐個掌握。

  有機化學東西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絕對不是值得提倡的。我們要學會按照一定標準分類,最普遍的一個分類就是按照官能團來區(qū)分。簡單來說,就是按照雙鍵、叁鍵、羥基等等來分類,分類可以不用很詳細,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點的東西放在一起。

  分類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個把每一類物質(zhì)具有的的性質(zhì)、會發(fā)生怎么樣的反應了解清楚。這里仍舊是推薦同學們自己畫一張表,按照“什么樣的結(jié)構(gòu)是什么物質(zhì),什么物質(zhì)又有什么樣的性質(zhì),什么樣的性質(zhì)導致有什么反應”這樣的邏輯去歸納總結(jié)。當自己全部歸納一遍之后,一定會有十分深刻的影響。

  2、如何串聯(lián),厘清條件。

  上一種方法目的在于教會同學們明白單獨的某種官能團物質(zhì)有什么性質(zhì)和反應,但是同樣重要的是,要明白各類官能團之間是如何轉(zhuǎn)化的。舉例來說,當你知道醇、醛、酸、酯等等各自的性質(zhì)后,就要來考慮這一條線上面的物質(zhì)是怎么轉(zhuǎn)化的,這就要去思考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應條件是什么,反過來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應條件又是什么。

  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各個反應條件并不是完全相同,千萬不能草率地推廣(比如看到醇可以催化氧化到醛,不能誤認為所有的氧化反應都是可以用催化氧化這個條件)。所以一定要好好區(qū)分,理清反應條件到底是什么。

  3、有疑就問,切忌拖延。

  惰性是每個人都有的,這無可厚非。很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問題嘗嘗不求甚解,最多打個標記又放了過去。但是有機化學中,這是一個很嚴重問題。因為在剛剛接觸有機化學的基礎(chǔ)階段,所有的結(jié)構(gòu)、命名、書寫、定義等基本概念,都是后面要反復用到的基礎(chǔ)知識。

  在整個有機化學的學習中,前后的關(guān)聯(lián)性也十分強。如果開頭或者中間有疑問,一定要第一時間弄清楚。很多同學明明知道自己或多或少有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就會“習慣性”地聽之任之而不去補漏洞。事實上,只是你不愿意花時間去問去學去弄明白,而不是你真的不在意?朔涎影Y是一個很難的任務,但是你必須去做。


四、化學實驗
 

  實驗是高考中必考的內(nèi)容,與理論相輔相成。有的同學對于實驗這一部分感到頭痛的表面原因在于操作細節(jié)多、步驟復雜等等,但是深層次原因是對實驗目的以及每一步到底是在做什么根本不清楚。在這一背景下,給出一些實際的建議:

  1、明確每個實驗的目的。

  不管是課內(nèi)實驗還是課外實驗,做題也好,復習也好,不要急著去看實驗怎么做,第一步一定要明確實驗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合成某種物質(zhì)?還是為了除去雜質(zhì)?還是為了檢驗物質(zhì)的某個性質(zhì)?只有知道實驗到底要做什么之后,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會顯得有理有據(jù),自己就會明白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2、牢記操作細節(jié)。

  這一建議是針對課內(nèi)一些常考實驗的。許多實驗考題反復考察的就是那么幾個細節(jié)操作,而不是要你復述整個實驗是怎么做的。所以,比如焰色反應中用鐵絲不用玻璃棒、提純實驗中的加料順序等,這些?嫉牟僮骷毠(jié)在平時題目、老師上課時肯定都會多次出現(xiàn),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兩個方面:①記住正確的答案是什么;②清楚為什么這么做才正確。

  3、反過頭去聯(lián)系理論知識。

  所有實驗操作,都可以用理論知識去解釋。比如為什么硫酸將醇脫水的反應溫度不能過低不能過高?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聯(lián)系到這個反應本身需要的條件以及溫度過高會發(fā)生副反應。這樣子我們就可以根據(jù)理論知識去解釋實驗現(xiàn)象,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反推理論上它有的性質(zhì)。所以,希望同學們千萬不要把實驗與理論割裂開,這兩部分在化學中一定是相輔相成的。


五、相關(guān)知識
 

  1.原子都是由質(zhì)子、中子和電子組成,但氫的同位素氕卻無中子。

  2.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層電子越少,越容易失去電子,還原性越強,但Cu、Ag原子的還原性卻很弱。

  3.原子電子層數(shù)多的其半徑大于電子層數(shù)少的,但鋰的原子半徑大于鋁的原子半徑。

  4.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一般等于其族序數(shù),但F2 卻不是。(OF2是存在的)

  5.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屬元素隨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漸減弱,但硒酸的酸性卻比硫酸的酸性強。

  6.二氧化碳通常能來滅火,但鎂卻能與它燃燒。

  7.氧元素一般顯-2價,但在Na2O2、H2O2等物質(zhì)中顯-1價。

  8.元素的氧化性一般隨化合價的升高而增強,但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順序卻是HC1O 〉HC1O2 〉HC1O3 〉HC1O4。

  9.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各周期元素一般是以活潑金屬開始的,第一周期卻是以非金屬開始的。

  10.通常金屬單質(zhì)一般為固態(tài),但汞卻是液態(tài)。

  11.通常非金屬單質(zhì)一般為氣態(tài)或固態(tài),但溴卻是液態(tài)。

  12.堿金屬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但鋰(因其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卻浸在液體石蠟中。

  13.堿金屬的密度從上到下遞增,但鉀的密度卻比鈉的密度小。

  14.一種元素組成一種單質(zhì),但碳、氫、氧、磷等元素卻能組成幾種同位素。

  15.金屬單質(zhì)的導電性一般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弱,但銻、鍺卻相反。

  16.具有金屬光澤又能導電的單質(zhì)是金屬,但石墨卻是非金屬。

  17.有機物一般易燃燒,但四氯化碳和聚四氟乙烯卻不易燃。

  18.物質(zhì)的熔點一般低于沸點,但乙炔卻相反(沸點-84,熔點卻為-80.8)。

  19.C12、Br2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氫鹵酸和次鹵酸,但F2卻不能(F2+2H2O=4HF+O2)。

  20.鹵素單質(zhì)與強堿反應一般生成相應的鹵化物、次鹵酸鹽和水,

  但F2卻不能(X2 + NaOH = NaX + NaXO + H2O,2F2 + 2NaOH = 2NaF + OF2 + H2O)。

  21.實驗室中制取HC1、HBr、HI都在玻璃容器中進行,

  但HF應在鉛制容器中進行

  (因SiO2 + 4HF = SiF4 +2H2O)。

  22.氫鹵酸一般是強酸,但氫氟酸卻是弱酸。

  23.CaC12、CaBr2、CaI2都易溶,但CaF2卻微溶。

  24.鹵化銀難溶于水,但氟化銀卻易溶于水。

  25.含有NH4+和第IA主族陽離子的鹽一般易溶于水,但KC1O4和正長石等卻難溶于水。

  26.重金屬陽離子一般都有毒,但BaSO4卻可用作“鋇餐”。

  27.成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的晶體一般都是原子晶體,但石墨卻是原子晶體。

  28.晶體一般都由陰離子和陽離子組成,但金屬晶體是由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組成。

  29.共價鍵一般都有方向性,但H2卻無方向性。

  30.有機物一般為分子晶體,且熔沸點低,但醋酸鈉、醋酸鈣等卻為離子晶體,且熔沸點高。

  31.活潑金屬與活潑非金屬形成的化合物一般都是離子化合物,但A1C13、BrC13等卻是共價化合物。

  32.金屬性強的元素,相應的堿的堿性也強,但A1(OH)3 的堿性卻比Fe(OH)3 弱。

  33.離子化合物中一般不存在單個分子,但NaC1等在氣態(tài)時卻以分子形式存在。

  34.離子方程式一般表示同一類反應,但Br2 + SO2 + 2H2O = 4H+ + 2Br- + SO42- 卻只表示一個方程式(注意:Ba2+ + 2OH - +2H+ + SO42- = BaSO4 + 2H2O 可以表示硫酸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向氫氧化鋇溶液中加入硫酸氫鈉溶液至中性或加入過量 硫酸氫鈉溶液等反應)。

  35.強堿弱酸鹽或強堿弱酸的酸式鹽因水解而呈堿性,但NaH2PO4卻呈酸性。

  36.鹽類一般都是強電解質(zhì),但HgC12、CdI2 等少數(shù)幾種鹽卻是弱電解質(zhì)。

  37.酸堿中和生成鹽和水,但10HNO3 + 3Fe(OH)2 =3Fe(NO3)3 + NO + 8H2O 中還有還原產(chǎn)物。

  38.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里,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但鉛卻不能與硫酸反應放出氫氣。

  39.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里,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但銅卻能與濃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氫氣,2C u+ 4HC1(濃)=H2 + 2H[CuC12]。

  40.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但鉀鈣鈉卻不能[2Na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4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屬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不溶于水的鹽中置換出來,但鐵卻能把銀從氯化銀中置換出來 (Fe+2AgC1=FeC12+2A g)。

  42.一般只能用強酸制弱酸,但 H2S+CuSO4 = CuS +H2SO4、HC1O+H2SO3 =HC1+H2SO4、Br2 + H2SO3 = 2HBr + H2SO4(C12、FeC13等也可以)等反應卻能用弱酸制強酸。

  43.酸能與醇發(fā)生酯化反應,但氫鹵酸與醇發(fā)生鹵代反應。

  44.制取氯氣采用固—液裝置,但制溴卻須采用曲頸甑。

  45.啟普發(fā)生器適用于反應物為塊狀、反應不需加熱以及產(chǎn)物難溶于反應液的氣體(如 H2、CO2、H2S),但乙炔(C2H2)卻不能用該裝置。

  46.測量儀器的“0”刻度不是在上就是在下,但是托盤天平的指針卻在中間,溫度計的“0”刻度在偏中下,量筒無“0”刻度。

  47.一般只有有機物才有同分構(gòu)現(xiàn)象,但不少無機物如氰酸銀(AgCNO)與雷酸銀 (AgONC)是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

  48.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一般隨溫度找升高而增大,NaC1的溶解度受溫度改變的影響很小,而Ca(OH)2、Li 2CO3等卻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49.氯化鈣是中性干燥劑,可用來干燥酸性、中性、堿性氣體,但不能干燥氨氣(CaC12·8NH3)和酒精蒸氣。

  50.非金屬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水溶液一般呈酸性,但NH3的水溶液卻呈堿性。

  51.膠體中的膠粒一般都帶電荷,但蛋白質(zhì)膠體微粒卻不帶電荷(呈電中性,但有電泳現(xiàn)象)。

  高考化學必記21條規(guī)律

  1. 溶解性規(guī)律——見溶解性表。

  2. 常用酸、堿指示劑的變色范圍:

  甲基橙 <3.1紅色  3.1—4.4橙色  >4.4黃色

  酚酞 <8.0無色  8.0—10.0淺紅色  >10.0紅色

  石蕊 <5.1紅色  5.1—8.0紫色    >8.0藍色

  3. 在惰性電極上,各種離子的放電順序:

  陰極:Ag+>Hg2+ >Fe3+>Cu2+ >H+>Pb2+ >Fe2+>Zn2+  >Al3+>Mg2+>Na+ >Ca2+ >K+

  陽極:S2- >I- >Br–>Cl- >OH- >含氧酸根離子

  注意:若用金屬作陽極,電解時陽極本身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Pt、Au除外)

  4. 根據(jù)化學總反應方程式書寫兩個電極反應式的方法:

 。1)按電子得失寫出兩個電極反應式;

 。2)考慮反應時的環(huán)境(酸性或堿性);

 。3)使兩邊的原子數(shù)、電荷數(shù)相等。

  5. 解計算題時常用到的守恒規(guī)律:原子守恒、轉(zhuǎn)移電子守恒、電荷守恒。

  6. 電子層結(jié)構(gòu)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shù)越多,離子半徑越小。

  7. 晶體的熔點:原子晶體 >離子晶體 >分子晶體,中學化學學到的原子晶體有Si、SiC 、SiO2和金剛石。原子晶體熔點的比較是以原子半徑為依據(jù)的,如金剛石 > SiC > Si (因為原子半徑:Si>C> O)。

  8. 分子晶體的熔沸點:組成和結(jié)構(gòu)相似的物質(zhì),分子量越大,熔沸點越高。

  9. 膠體的帶電:一般說來,金屬氫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的膠體粒子帶正電,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的膠體粒子帶負電。

  10. 氧化性:MnO4- >Cl2 >Br2>Fe3+ >I2

  11. 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2. 能形成氫鍵的物質(zhì):H2O、NH3 、HF等。

  13. 氨水(乙醇溶液一樣)的密度小于1,濃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濃度越大,密度越大。

  14. 離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氣體放出;

 。2)是否有弱電解質(zhì)生成;

 。3)是否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4)是否生成絡離子;

  (5)是否發(fā)生雙水解。

  15.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O。

  16. 熔點最低的金屬是Hg ;熔點最高的金屬是W。

  17. 雨水的pH小于5.6時就成為了酸雨。

  18. 有機酸酸性的強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19. 有機物鑒別時,注意用到水和溴水這兩種物質(zhì)。

  20. 取代反應包括鹵代、硝化、磺化、鹵代烴的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應等。

  21. 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的總質(zhì)量一定,完全燃燒生成的CO2、H2O及消耗O2的量是不變的。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標簽:2020高考 高考化學 復習方法]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高考


高考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