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二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19-09-10 16:18:54
高一物理教案:《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
2.正確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物體重心的含義及位置;
3.了解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ǘ┻^程與方法
1.知道認識力的作用是從力的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開始的;
2.能通過探究活動體驗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因素有關;
3.能通過多個實驗現(xiàn)象歸納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通過“重心”概念的引入滲透“等效代換”的物理方法。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培養(yǎng)全面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力的概念、領會重力的產(chǎn)生原因和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學方法:講授、復習討論
教學用具:鋸條、橡皮條、粉筆
教學過程:
。ㄒ唬┬抡n引入:
在初中你們已經(jīng)學過了力,今天我們來進一步學習力。
。ǘ┬抡n教學:
1、力和力的圖示
1、演示:
(1)用手壓鋸條、拉皮筋等 ,學生觀察現(xiàn)象,是什么原因?qū)е逻@種變化呢?
。2)扔掉手中的粉筆,拖動桌面上的書等,又有什么現(xiàn)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這樣的變化呢?
鋸條、皮筋的形狀發(fā)生了改變,粉筆、書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這些都是由于這些物體受到了其他物體的力的作用的結(jié)果。在物理學中,人們把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產(chǎn)生形變的原因,即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稱作力。
2、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2)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包括速度的大小,方向)。
3、力的定義: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4、問題:力可以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嗎?
(1)物質(zhì)性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兩者是同時存在的,不分先后。在研究某物體時,我們把它叫做受力物體,對它作用的物體叫做施力物體。不是有生命的物體才能作為施力物體,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不是絕對的,在研究不同問題時,同一物體有時是受力物體,有時是施力物體。
問題:我們用手拍打桌子時,是手給桌子一個力,可為什么我們的手也會感到疼痛呢?(讓學生用力打桌子,體會手的感覺)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