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過秦論》教案一(2)
來源:網絡資源 2019-08-30 21:15:58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可以把握本文的大意,現(xiàn)在我們一起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分析作品謀篇布局的特點。
二、分析文章構思精巧
提問:文章題目為“過秦論”,在文章中真正指責秦之過的文字有多少?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作品內容?
明確:只有全文最后一句。
(第二問學生不易答出,可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提問:作者在文中設計幾組實力對比?對比的結果是什么?
明確:秦國與九國實力比較,陳涉與九國賢士、謀臣比較。秦國實力不比九國聯(lián)合起來的實力大,但秦統(tǒng)一了中國,陳涉的實力不能與九國君臣相提并論。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我們在學習現(xiàn)代文閱讀時講到的理清思路的方法,理清本文的思路。思考作者結構安排的獨具匠心之處。
明確:秦的逐步強大——秦統(tǒng)一中國——為鞏固政權在政治、軍事、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陳涉起義——對陳涉實力的分析——分析秦滅亡的原因。
秦王朝的實力秦國的實力九國中任何一國的實力陳涉的實力,但陳涉不畏秦王朝的強大,反抗強秦,導致秦的滅亡,可見強權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文章第一段敘秦之興,第二段敘秦之亡,這兩段的史料敘述占了絕大部分篇幅,作者卻絲毫沒有議論。但事實勝于雄辯,經過這兩段生動的記述,讀者對秦的盛世轉瞬即逝景況已深深印在腦中,對秦滅亡的原因不是外部因素引起,而是內因導致已有認識,只是還未明確,此時作者將論點擺出,自然令讀者信服。所以金圣嘆說:秦過只是末句“仁義不施”之語,便斷盡此通篇文字。這足見文章構思精巧。
三、指導學生朗誦課文,體會課文的主題思想
主要側重在對感情、聲調、課文整體節(jié)奏方面的朗讀指導。
四、指導學生體會文章開合自如的章法和說理的手法
可提兩個提示性問題引導學生討論:
1.本文是一篇論說文,但記敘多于議論,這樣安排內容是否得當,理由是什么?
2.作者在寫作本文時,應用了哪些寫作技巧,值得我們借鑒?
(提示:寫作手法的選用,如夸張、渲染、襯托、對照等手法的巧妙運用,駢、散句的運用,結構安排方面的特點。)
第三課時
一、結合課后練習第二題,指導背誦
指導學生在把握全篇的基礎上,了解后三段段與段間的關系,進而理清這三段的寫作思路,方便背誦。
注意語言特點、句式特點,準確背誦。
二、介紹《阿房宮賦》,比較閱讀,加強學生對本文的理解
比較閱讀的目的在于品味兩文在辭采上的不同,更好地體會西漢散文的特點。
三、總結本課的知識點,完成課后練習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