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高頻考點:資產階級代議制在歐洲大陸的擴張
2019-05-27 15:16:00網絡資源
知識點一:艱難的法蘭西共和制之路
1.18世紀的法國
(1)18世紀時,法國是歐洲典型的君主專制國家,社會矛盾尖銳。
(2)封建勢力竭力維護君主專制的統(tǒng)治,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斗爭日趨激烈。
(3)一些資產階級思想家公開反對君主專制,宣揚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
2.法蘭西共和國的更替
(1)1789年,法國爆發(fā)大革命,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2)1804年,拿破侖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1815年第一帝國覆亡。(3)1848年,法國再次爆發(fā)革命,成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4)1852年,路易·波拿巴發(fā)動政變,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5)1870年,普法戰(zhàn)爭中法國戰(zhàn)敗。法蘭西第二帝國覆亡,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
知識點二:德意志帝國和君主立憲制
1.德意志帝國的建立:(1)19世紀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成為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嚴重阻礙。(2)19世紀六七十年代,“鐵血宰相”俾斯麥實行“鐵血政策”,領導普魯士通過幾次王朝戰(zhàn)爭,完成了統(tǒng)一。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
2.《德意志帝國憲法》(1871年春頒布)內容:(1)規(guī)定德國為聯(lián)邦制的君主國家。:皇帝是國家元首,擁有宣戰(zhàn)、媾和、締約、召集和解散議會、統(tǒng)率全國軍隊的權力。(2)帝國宰相是內閣首腦,擁有絕對權力,主持帝國政府工作;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對皇帝負責。內閣大臣并非各部的首腦,只是宰相的助手。(3)帝國設兩院制議會。聯(lián)邦議會作為立法機構(上議院)是帝國的最高權力機構,權力巨大,議長由帝國首相擔任;議員不經選舉,由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組成,均來自保守貴族和大資產階級。帝國議會(下議院)權力較小,憲法雖規(guī)定它有立法權,但無法通過一項不利于政府的法案。
3.《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影響:(1)憲法將君主制保留下來,容克地主的政治經濟利益沒有受到根本觸動,使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傳統(tǒng)得以延續(xù)。這些都阻礙了資產階級民主改革的徹底完成。(2)憲法使資產階級性質的帝國建立起來,促進了德國資本主義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
4.德意志帝國政治制度的特點:是一種不徹底不完善的資產階級代議制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