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精選
2019-04-24 20:56:07網(wǎng)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wǎng)整理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精選
在高中語文考試里,閱讀理解還是比較難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精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精選:不朽的失眠
張曉風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紙那么大那么長,然而,就是沒有他的名字。啊!竟單單容不下他的名字“張繼”那兩個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筆一劃寫在榜單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覺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這件事,令他羞慚沮喪。
離開京城吧!議好了價,他踏上小舟。本來預期的情節(jié)不是這樣的,本來也許有插花游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xiāng)、袍笏加身的榮耀。然而,寒窗十年,雖有他的懸梁刺股,瓊林宴上,卻并沒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風。
江楓如火,在岸上舉著冷冷的爝焰,這天黃昏,船,來到了蘇州。但,這美麗的古城,對張繼而言,也無非是另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
如果說白天有什么該做的事,對一個讀書人而言,就是讀書吧!夜晚呢?夜晚該睡覺以便養(yǎng)足精神第二天再讀。然而,今夜是一個憂傷的夜晚。今夜,在異鄉(xiāng),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jié),容許一個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憂傷。江水,可以無限度地收納古往今來一切不順遂之人的淚水。
這樣的夜晚,殘酷地坐著,親自聽自己的心正被什么東西嚙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聲音。并且眼睜睜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勁風中的殘燈,所有的力氣都花在抗拒,油快盡了,微火每一剎那都可能熄滅。然而,可恨的是,終其一生,它都不曾華美燦爛過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張繼,睡不著。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敗葉落余的枯樹,似梁燕飛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罷,這半生,不是處處都遭排拒嗎?)而后,是他在賭氣,好,無眠就無眠,長夜獨醒,就干脆徹底來為自已驗傷,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烏啼,粗嗄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jié)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絕。
在須角在眉梢,他感覺,似乎也森然生涼,那陰陰不懷好意的涼氣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來貼綴他慘淡少年的容顏。
江上漁火二三,他們在干什么?在捕魚吧?或者,蝦?他們也會有撒空網(wǎng)的時候嗎?世路艱辛啊!即使瀟灑的捕魚的,也不免投身在風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種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張繼,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個,是既沒有權(quán)利去工作,也沒福氣去睡眠的一個。
鐘聲響了,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鐘聲。一般寺廟,都是暮鼓晨鐘,寒山寺廟敲“夜半鐘”,用以驚世。鐘聲貼著水面?zhèn)鱽,在別人,那聲音只是睡夢中模糊的襯底音樂。在他,卻一記一記都撞擊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鐘聲那么美麗,但鐘聲自己到底是痛還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寫下“楓橋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來。我說“照抄”,是因為那二十八個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墻上的黑字一樣分明凸顯: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感謝上蒼,如果沒有落第的張繼,詩的歷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詩,我們的某一種心情,就沒有人來為我們一語道破。
一千二百年過去了,那張長長的榜單上(就是張繼擠不進去的那紙金榜)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狀元是誰?哈!管他是誰。真正被記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張繼”。有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游街的盛景嗎?不!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
14、從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兩方面,說說“船行似風”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15、用最簡潔的語言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
⑴“榜紙那么大那么長”一句意在強調(diào)什么?
⑵作者說,“鐘聲貼著水面?zhèn)鱽?rdquo;,“在他,卻一記一記都撞擊在心坎上”。在作者看來,這鐘聲對張繼起著什么作用?
⑶倒數(shù)第二段句子中的“某一種心情”所指的是什么樣的心情?
16、文章最后一段說:“……真正被記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張繼’……”請你根據(jù)這句話提出一個自己的觀點,并列舉一個能證明自己觀點的論據(jù)(6分)
17、文章題為“不朽的失眠”,請結(jié)合全文,解釋標題的含義,并說說標題的好處。(6分)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精選:不 見 大 雁
劉長春
⑴鳥的天性是飛翔。在高高的藍天之上,在煙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線優(yōu)美的山脊之上……鳥兒不遠千里萬里地自由飛翔著。
⑵同時,鳥兒是最具靈性的。“倦鳥而知返”,“笨鳥先飛”,“窮秋南去春北歸”。
⑶被我稱作第二故鄉(xiāng)的天臺山,有一片莽莽蒼蒼的大森林。山下,終年不斷走著一道清澈的溪流。聽不到水波的喧鬧,也看不見壯觀的水勢,就那么悠悠閑閑不急不忙地流淌著。在地勢低洼的山谷間,還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深潭,潭水下泄,匯入溪澗,然后流淌,流淌。
⑷一條清溪,優(yōu)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⑸秋天的時候,溪流變的更加潺湲。闊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顏料一樣透徹清澄,水波閃爍著點點光斑……
⑹這個時候,數(shù)以萬計的大雁從山那邊,從樹林間,從遙遠的天際,一只銜接一只,一群簇擁一群,掠過闊大的水面,鋪天蓋地似的飛過來了!大雁們扇動著翅膀,拍打著晚霞,激濺著水花,然后亦飛亦落于清溪,壯觀的場面,真應得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我的記憶中,還有那亦近亦遠、亦斷亦續(xù)的群雁飛鳴之聲,猶如九天飄散的音樂,如慕如訴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間,這一切讓人怦然而肅然。盡管時間好像流水一樣地流過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鳴的余音裊裊,至今不絕如縷于我的耳際。
⑺一條清溪,優(yōu)美地流了千年、百年,F(xiàn)在,它還那樣地流淌著嗎?群雁飛落清溪的場面還那樣地壯觀嗎?
⑻故鄉(xiāng)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風夕陽送別的時候。
⑼可是,沒有看見天邊的幾行雁字,也沒有聽到一聲隱約的雁叫。還是兒子在上小學的時候,他一邊朗誦著“秋天到,雁成行”的兒歌,一邊奇怪的問我:“爸爸,大雁怎么還不飛來呢?”是啊!是啊!我們已經(jīng)很長久沒有見到春去秋歸的大雁了。“衡陽雁去無留意”,“言不到,書成誰與”等等一類的詩句,空留于發(fā)黃的書頁間和我們無奈的嘆息中。而對孩子來說,一生都在遠離自然的環(huán)境中進行,聽不見鳥鳴,而只在書本上隔膜地讀到關(guān)于大雁的故事,他們的生命將會是一種多么孤獨與貧瘠的情景呢?他們多么想看見那從天外飛來的雁陣,一會兒排成“一”字,一會兒又排成“人”字,扇動著優(yōu)美的翅膀,從眼前飛過。然后,興高采烈地吹著口哨,也像鳥一樣飛進課堂……
⑽可是,對于同樣有著記憶的大雁來說,同樣有著自己的苦惱與孤寂。
⑾也許它們早已厭倦了這古老的村莊一變而為鬧市的喧囂,以及這喧囂所裹挾著的孤寂?
⑿也許它們被獵人無情的子彈擊中,跌落于蘆葦叢中或陷身于沙灘沼澤?
⒀然而,生態(tài)學原理卻揭示著另一個更為嚴酷的事實:溪岸兩邊茂密的闊葉林帶幾乎在一夜之間被砍伐殆盡,只有幾株形影相吊的蘆葦在蕭瑟的秋風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闊大無比的溪流早已被亂石荒沙擠成一條細細的狹長的水痕。沒有了那片樹林的嫩葉、細根、果子、無異于斷絕了它們食糧。
⒁大雁是有靈性的,它只能選擇適宜于它生存的環(huán)境;同時,大雁也是無法改變它的天性——飛翔,它們原是自由鳥兒,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遠遠地避開人群,飛走,遠遠地飛走,甚至不愿回來。
⒂自由的鳥兒選擇自由地飛翔。從此,它在我們的視野中悄然消失了。
⒃不知道,是出于懷舊還是一種憑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舊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園”的建筑。在它的周圍又星羅棋布著一座座高高的群樓。在群樓之上憑窗遙望清溪的居民們,在夕陽余暉之中,能夠看見群雁與落霞齊飛的情景嗎?
⒄藍天空曠,沒有大雁飛過。
(18)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選自《大地筆記》,有刪節(jié))
16.請用三個詞語概括“我”的感情變化過程(3分)
17.第⑹段說“這一切讓人怦然而肅然”。請指出“怦然”“肅然”的原因分別是什么。(4分)
18.根據(jù)上下文回答問題:(4分)
⑴文段⑼短語“孤獨與貧瘠的情景”指的是
⑵文段⑽中短語“自己的苦惱與孤寂”指的是
19.本文最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是什么?試舉例說明。(4分)
20.“天空寂寞,人也寂寞”一句的含義是什么?以此結(jié)尾有什么好處?請作簡要分析。(6分)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精選:草色遙看近卻無
迎著早晨的輕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許,早春的景色過于素淡了;可也正因為還沒有萬紫千紅的撩撥,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個假日,我出了城,徑自尋春去了。“山帶去年雪,春來何處峰?”眼前,薊塞披沙,燕山負雪,可憑借什么去尋覓春天的第一雙足跡?嗯,春的影子么,該是綠的。如果找見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剛剛落腳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間小路,我只朝曠野走去。
微風挾著寒意,卷地而來。這大概是朔氣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遲”,低眉所見,盡是些隔冬的衰草;誰知有沒有一兩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見。穿疏林,過小橋,橋下流水無聲,慢吞吞的;仿佛剛才融沒了最后一片殘冰,那滿懷凝凍的遲疑,還沒散盡。我不禁責怪起自已來:雖說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來之,則安之——走吧。漸漸的,云霧中的燕山越來越清晰了。到了山腳下,有大石如臥,近前轉(zhuǎn)身坐定了,無意間,向著來路抬頭一望,怎么?小橋頭,疏林邊,那曠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綠!仔細看去,還含著幾分鵝黃——好嫩,好新鮮?赡菚绲,分明是我才經(jīng)過的,沒見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遲,正當我才上了小橋那陣兒,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兒飛落在林邊了?我猛地站起來,朝著那片草色奔去。小橋下,流水依然遲遲的;林邊曠地,又在腳下了。仍舊是幾杯衰草,一帶疏林。莫不是春天怕這里寒肅,剛落腳,竟又攜著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飛去了?
哦,這不正是“草色遙看近動無” !
重又跑回山腳下,大石跟前;轉(zhuǎn)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邊,草色依稀,似乎比剛才又濃了些,也擴展了些。“草色遙看近卻無”。這早春草色,為什么只可遙看呢?回想一路所見,——是了,說是來尋春,卻只低眉順眼,眼界自然僅限于咫尺間了。“燕草如碧絲”,走三五步難見一兩芽,何況還有衰草雜陳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個個微綠的質(zhì)點,那么,這十里平川,盡收眼底,那質(zhì)點,也該不可勝數(shù)了。無數(shù)個微綠的質(zhì)點,橫衍縱漫,就密了,草色也濃了——瞧那邊,好一抹新綠。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機淹沒了。這一霎間,我似乎尋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連野游,都需要揚眉放眼,才能從無數(shù)點剛剛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無邊的春色。那么,對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爭的歷程中,總會有陰霾、霜雪;但是,盡管朔氣如磐,時間卻沒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臘月春意動”,這是詩意,也是萬古不滅的規(guī)律。而正當風雪彌天的時刻,誰能在胸懷深處尋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綠,用自已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誰就會擁有一個芳草連天、艷陽滿地的內(nèi)心世界。心里有一個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誰的內(nèi)心的春光與大地上第一抹草色連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邁得再大些。這樣的步子,每一落地,都會鏗鏘作響;路旁的花蕾呢,也將應聲怒放。“明日岳陽樓上去,島煙湖霧看春生。”其實,探尋春天的訊息,又何必憑借什么綠色的影子呢;只需登上那足以遠望的高處,透過千里平川的輕煙淡藹,透過蒸騰著的青陽之氣,就會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著——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動。無邊春色,已經(jīng)從廣闊的地平線上奔涌而來。不過,絕不該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還待繼續(xù)探尋;它,正在前方等待著我。
18.第1段中說:“沒有萬紫千紅的撩撥,才才更宜于散步,沉思。”〔1〕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心境、追求?〔2〕這句話與后文有什么聯(lián)系?
19.“春天在哪里?”對這一問題,文章記敘了作者三次逐漸深入的認識,請概括如下:
20.“草色遙看近卻無”,〔1〕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2〕作者由此引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21.下面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A.文中描寫的作者“尋找早春”的過程是:希望—失望—驚喜—懷疑—肯定—領(lǐng)悟。
B.作者由自然之春寫到心靈之春,借“尋春”表達了自已獨特的人生感受。
C.“草色遙看近卻無”,說明了一個道理:過分的細心不易發(fā)現(xiàn)春天,胸襟開闊、不拘細節(jié)反而能看到到處都有春天的影子。
D.“今朝臘月春意動”一句詩,寫出了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即將到來的自然規(guī)律。
E.文中大量引用了古詩句,這些詩句都為揭示作品的哲理含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精選》是由有途網(wǎng)小編整理,更多關(guān)于高中語文內(nèi)容請關(guān)注有途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