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作文輔導:幾種想像創(chuàng)新立意
2019-05-03 09:52:38網(wǎng)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wǎng)整理
一、相關角度的相似想像
相似性想像就是從同一或相似的事物出發(fā),選擇與原有想像角度相關或相近的角度,加工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這里所說的相似,既指其外形相似,也包涵其內(nèi)在神韻的相類似。
如“瑰麗的朝陽冉冉升起,彩霞像縷縷金絲浮游中天。”“太陽照著雪皚皚的山峰,發(fā)出無數(shù)條耀眼奪目的光束,像串串珍珠撒向大地。”這里由彩霞滿天想像金絲浮游中天,由太陽照耀雪峰的光束想像串串珍珠撒大地,這是取其形似的想像。茅盾在《白楊禮贊》中寫道:“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的農(nóng)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nóng)民相似。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zhì)、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這里由白楊樹聯(lián)想到北方的抗日軍民,聯(lián)想到民族精神,這是取其神似的想像。
二、變換角度的求異想像
求異性想像,就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礎上,超越現(xiàn)有的想像方式,變換角度,再加工改造出新異形象的思維過程。在科學幻想小說、神話、童話等體裁中,這種想像常常作為一種主要表現(xiàn)方式。如科學小品《黃河象》就是根據(jù)一頭大象化石“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腳踩著礫石”的姿勢,去想像這頭大象在二百萬年以前失足落水的具體情景,這就是超越現(xiàn)在的想像方式——推想。又如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寫小姑娘每擦一根火柴,眼前就出現(xiàn)一種幻覺: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鴨,美麗的圣誕樹,慈愛的奶奶……這里借幻覺想像表達作者對資本主義的深沉控訴。有時為表達作者的感情,使詩情詩意更突出,詩歌中也常用假想、幻想的寫法。如毛澤東《念奴嬌·昆侖》:“安得倚天抽寶劍,把爾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寰球同此涼熱。”詩中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和心志直接放在假想的意境中去表現(xiàn),這是多么神奇的想像啊!
三、多個角度的發(fā)散想像
發(fā)散性想像,就是由一個目標或思維為起點,讓想像者根據(jù)各自不同的知識水平、生活感悟,沿著不同的方向,順應各個角度,加工創(chuàng)造出各自不同的新形象的思維過程。想像時應考慮多種因素,想像各種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認為可笑的不切實際的方法,最后運用邏輯知識來判斷篩選。如《1+1=?》的作文命題,有的小作者根據(jù)想像的不同方面賦予“1+1”不同的內(nèi)涵。(1)“1+1=2”,由此我們可以想像到一些機械的呆板的人。(2)“1+1>2”,由此我們可以想像到一些團結(jié)起來力量大的典型事例。(3)“1+1<2”,由此我們可以想像到一些雞多不下蛋的典型事例。(4)“1+1=?”,由此可以想像經(jīng)營投資者的失敗和成功,這個數(shù)字對他們來說可小、可等、可大,甚至可小多少倍,大多少倍。(5)“1+1=1”,由此可以想像一些學生的心態(tài):一個家長+一個老師=一張?zhí)炝_地網(wǎng);一場考試+一個分數(shù)=一根繃緊的心弦。也可想像到一些成人的做人準則:一貫的誠實+一貫的清廉=一個正直的人;一點沖動+一點不成熟=一個不小的錯誤。更可想像到一個國家的發(fā)展,一個社會的進步:一點犧牲精神+一點主人翁態(tài)度=一個中華民族的騰飛。(6)“1+1=3”,即一種思想+一種思想=三種思想。(7)“1+1”可以組成不同的漢字,可以是上“十”下“口”的“田”字;可以是一個“十”加兩個“一”的“王”字;可以是一個“十”和兩個“一”的“豐”字;可以是一橫一豎的“十”字……總之,通過發(fā)散想像可以把一個簡單得無法再簡單的數(shù)字題,想像成復雜得不能再復雜的大啞謎。這種發(fā)散性想像可以使文章情趣盎然,意蘊深遠,真可謂奇花競妍。
四、相反角度的逆向想像
逆向性想像,就是一反平常角度,從相反方向著眼,改變習慣思路,加工創(chuàng)造出與一般形象相對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新形象的思維過程。它的核心就是標新立異,這也是創(chuàng)新思維中最重要的思維方法。沒有求異便沒有創(chuàng)新,法拉弟從電能生磁想到磁能否生電,從而發(fā)明了發(fā)電機。愛迪生從聲音可以振動想到振動是否可以產(chǎn)生聲音,于是發(fā)明了留聲機。任何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任何科學理論的建立,都是建立在求異思維的基礎上的。
辯證法告訴我們,世上萬事萬物都是對立統(tǒng)一的。但事實上人們總是習慣于認識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視其彼一面。若從彼一面去探索,就會有新穎獨到的發(fā)現(xiàn)。如人們運用逆向思維對一些成語大膽提出了新的見解:班門弄斧/弄斧就要上班門;一失足成千古恨/失足未必千古恨;開卷有益/開卷未必有益;學海無涯苦作舟/學海無涯巧作舟;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濕鞋/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這山望著那山高”,自古被用來諷刺干一行怨一行,見異思遷的人,可以新解為一種永不知足的精神,一種對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種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一種力爭上游的精神。這就運用了逆向思維,對褒義成語大膽質(zhì)疑,給貶義成語賦予新意,使保守觀點翻出積極的意義,反彈琵琶意更新。
資訊專題>> | |
資料專題>> | 2019屆高三精品資料匯編 2019屆高三第一次月考 調(diào)研試題 |
高三復習重點專題之9月精選 2019屆高三開學摸底考試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