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讀2019年語文全國高考新綱領(3)
2019-01-24 15:10:20網絡整理
【說明】試題要求選出A、B、c、D四項中,所述內容的性質不屬于原文所論悲劇的一項,答案應該是B。
這里首先要判斷“原文所論悲劇”是什么樣的悲劇。我們可以看到,原文行文中一共涉及兩種悲劇,即文學藝術上的悲劇和現實中的悲劇,但原文的主旨是論述文學藝術上的悲劇。
盡管原文中“現實中的悲劇”也出現了4次,那也都是為論述文學藝術上的悲劇服務的。所以,不難判斷“原文所論悲劇”就是指文學藝術上的悲劇。
當然原文一開始“悲劇產生于社會的矛盾……于是形成了悲劇”云云,似乎也可以說是指現實中的悲劇。但我們看到,文章接著就說“悲劇描寫了……”,可見一開始所說的“悲劇”也是指文學藝術上的悲劇。弄清了這一問題,就可以來答題了。
我們不難看到,A、B、C、D四項中,A、C、D三項說的分別是民間文藝(戲曲)、電影藝術和文學小說中的悲劇故事,唯有B項才是現實生活中的悲壯情節(jié),因此從性質上來說,B項當然不是“原文所論悲劇”。
這里有沒有可能不選B而選其他項,結果也符合答題要求呢?比如根據是否屬于電影而選擇C項。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題干“其性質不屬于原文所論悲劇”一語,已經限制我們只能從悲劇的性質上來判斷各個選項。
C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合,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要求能夠篩選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歸納整合相關現象和問題。
例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試題。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貞愨,機鑒敏悟。自幼好學,善屬文。舉進士,授秘書省正字。轉比部員外郎,郎中。楊國忠輔政,排不附己者,出為中部郡太守。值祿山構難,肅宗踐祚,休烈遷太常少卿,知禮儀事,兼修國史。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嘗謂休烈曰:“君舉必書,良史也。朕有過失,卿書之否?”對曰:“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guī)過,臣不勝大慶。”時中原蕩覆,典章殆盡,無史籍檢尋。休烈奏曰:“《國史》《實錄》,圣朝大典,修撰多時,今并無本。伏望下御史臺推勘史館所由,令府縣招訪。有人別收得《國史》《實錄》,如送官司,重加購賞。”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韋述陷賊,入東京,至是以其家藏《國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尋轉工部侍郎、修國史,獻《五代帝王論》,帝甚嘉之。宰 相 李 揆 矜 能 忌 賢 以 烈 修 國 史 與 己 齊 列 嫉 之 奏 為 國 子 祭 酒 權 留 史 館 修 撰以 下 之 休 烈 恬 然 自 持 殊 不 介 意 代宗即位,甄別名品,宰臣元載稱之,乃拜右散騎常侍,依前兼修國史,累封東?す咏鹱瞎獾摯蠓。在朝凡三十余年,歷掌清要,家無儋石之蓄。恭儉溫仁,未嘗以喜慍形于顏色。而親賢下士,推轂后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篤好墳籍,手不釋卷,以至于終。大歷七年卒,年八十一。是歲春,休烈妻韋氏卒。上特詔贈韋氏國夫人,葬日給鹵簿鼓吹。及聞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贈尚書左仆射,賻絹百匹、布五十端,遣謁者內常侍吳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榮,少有其比。
(節(jié)選自《舊唐書·于休烈傳》)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休烈忠誠機敏,謹遵職業(yè)操守。他自幼好學,入仕后受到楊國忠排擠,離京到地方任職;安祿山叛亂后,他直言不諱地回答了肅宗關于史官職責的問題。
B.休烈審察形勢,做好本職事務。當時歷經戰(zhàn)亂,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購求當朝大典以備查檢使用,最終得到前修史官韋述家藏《國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終生好學不倦。他雖遭貶職,卻恬然處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歷任要職,并無多少積蓄;喜好典籍,終日捧讀,直至去世。
D.休烈夫婦去世,盡享身后哀榮。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詔追贈她國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許久,追贈他尚書左仆射,并派專人到他家表示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