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再別康橋》教學設計(二)(3)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2 14:53:44
四、分析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
1、《再別康橋》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水草,星輝,竹篙等自然景物。
2.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分析總結詩文內容并討論其中問題)——品讀情感變化
明確: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提問:第一節(jié)中三個“輕輕地”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有無區(qū)別?在誦讀的基礎上仔細品味,并簡要分析。
提示:首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地”,實寫詩人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其中“正如我輕輕地來”一句中的“輕輕地”傳達的是一種“故地重游”的欣喜,另兩個“輕輕地”抒發(fā)的則是詩人對康橋深深的眷戀和不得不離開康橋的無限惆悵之情。詩人初來時的欣喜對其離別時的眷戀和惆悵起著反襯的作用,從而使之更加突出。
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提問:第二節(jié)中,詩人為什么將“河畔的金柳”比做“新娘”?
提示:這是一個形象鮮明且極富詩意的平中見奇的比喻,首先,河畔的柳樹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出金黃的色彩,這與慣與穿紅著綠的新娘具有形似的特征;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點,詩人曾在這里度過了一段極為美好的時光,所以,康橋的一草一木都似一盞盞夜光酒杯,每一盞酒杯里都滿注著詩人用自己對康橋的喜愛之情釀造而成的美酒,“新娘”這一形象正好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了詩人對康橋及其一草一木的無限喜愛之情。
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提問:假如將“漫溯”改為“慢溯”,效果哪一個更好些?為什么?
提示:注意語素“漫”與“慢”之間的效果。(開放式話題由學生自主討論)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笙簫,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
提問:詩人為什么別離的是“笙簫”而不是其它的樂器?
提示:此問有一定的難度從兩個角度考慮,第一,從押韻上看,“簫”與本節(jié)第四句中的“橋”構成押韻。第二,“簫”抒寫出此時此刻詩人特定的心理感受。“簫”是一種悲劇色彩較濃的樂器,常用來表現離別之苦、相思之苦。在這里,簫的這種獨特的悲劇性格正好與詩人此時的心境相吻合,能恰倒好處地體現出詩人因不得不離開康橋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云彩”本來是不能帶走的,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jié)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了出來。
3、探討本詩的主旨。
(1) “金柳”比作“新娘”的含義
把“柳”比作“新娘”,亭亭玉立,秀外慧中,美麗、典雅、獨特,出乎意外,聯系1928年新婚的林徽因,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2)“水草”意象的內涵
“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與裴多菲的《我愿是急流》異曲同工:“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只要我的愛人是小魚……”巧合的是,《雪花的快樂》中林徽因有“柔波似的心胸”,《偶然》里徐志摩是“天空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這是為情而傻,為情而癲、為情而狂的徐志摩。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