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報考 > 院校大全 > 高考新聞 > 名校辦分校當設門檻立規(guī)矩

名校辦分校當設門檻立規(guī)矩

2017-08-28 13:24:31新浪綜合

  當前,名校辦分校作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主要策略,正在掀起新一輪的浪潮。那么,這種辦學探索利弊如何,又該如何興利除弊?

  名校辦分校,把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引入教育相對薄弱地區(qū),把好學校搬到孩子的家門口,提高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發(fā)揮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這種做法起點高、見效快,對廣大學生和家長來說,的確是件好事。

  但是,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名校辦分校的弊端逐步顯現。

  首先是管理弱化。名校辦分校有“集團校”“共同體辦學”“托管辦學”等模式。但不管哪種模式,都會形成學校規(guī)模的急劇擴大,對學校管理提出新的挑戰(zhàn)。一所學校的管理和“名校+分校”的管理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如果簡單照搬照套,加上管理人員相對分散,勢必導致管理的弱化和效率的低下。

  其次是名師虛化。名校的靈魂是名師,然而名師是稀缺資源,名校里的名師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名師的培養(yǎng)又無法做到批量制造,所以學校不得不面向社會大量招考教師或自聘教師,而新招考或自聘的教師有一個漸漸成長的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原有學校的優(yōu)質師資。

  再次是特色淡化。不少普通學校通過名校托管方式,搖身變?yōu)槊5姆中,但依然穿新鞋走老路,只注重外包裝,而忽視了諸如管理理念、教學方法、文化積淀等內核的學習、借鑒和消化,導致新的辦學特色沒形成,原有的特色喪失殆盡。

  最后是破壞教育生態(tài)。由于歷史、地域、經濟、人文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地方已經逐步形成了當地的教育生態(tài)。隨著名校的進入,容易形成對優(yōu)質生源的壟斷性掠奪,破壞了當地的教育生態(tài),形成了新的發(fā)展不均衡。

  如何讓名校辦分校真正起到促進教育均衡的作用呢?

  去功利化非常重要。“名校辦分校”目的各不一樣,但大都表現出急功近利的特點。引進者希望快速產生名校效應,辦學者希望立竿見影以立足,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有其自身的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需要辦學者有執(zhí)著的信念和堅守的定力。

  名校辦分校更要立規(guī)矩?空猩“掐尖”快出成績,幾乎是名校辦好分校的通用做法。名校教好優(yōu)質生源既不能體現名校之名,也不能真正發(fā)揮名校辦分校促進教育均衡的作用。因為,當地原有的優(yōu)質學校也具備把優(yōu)質生源培養(yǎng)好的能力。如果名校入駐后,能把當地二流、三流的生源培養(yǎng)成優(yōu)秀學生,才能真正展示名校的功力,在促進教育均衡中就發(fā)揮了實質性的作用。當然,這需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因此,各地要想清楚引進名校辦分校的目的,在引進名校時,要給名校設門檻、立規(guī)矩,絕不能以招收當地優(yōu)質生源為前置條件。

  無論是分校盲目復制名校的做法,還是名校對分校實行單向輸血,都很難取得成功。名校要在辦學理念、治理結構、課程建設、教師發(fā)展、教學改革等方面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提高分校自身的辦學能力和辦學品位,形成名校與分校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既良性互動又相得益彰的格局,讓分校扎根當地教育沃土,從而推動區(qū)域教育的均衡發(fā)展。(本文作者王殿卿系國際儒聯普及委員會副主任,鐘偉系湖北省仙桃市仙源學校校長,原載《光明日報》,有刪改)

[標簽:高校新聞 教育新聞]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