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入學新生獨立性差 電話求助愁壞父母
2017-05-24 19:56:45高考幫
本報訊 “我們前腳剛到家,孩子隨后打來電話,原以為他是關(guān)心俺們老兩口安全回來沒,誰知竟是詢問牙刷放哪兒了!”9月1日,家住麗苑小區(qū)的蔡女士說起剛上大學的兒子,面部表情很復雜。 蔡女士的兒子19歲,今年高考被省內(nèi)一所高校錄取。“孩子頭一次外出上學,俺和他爸半個月前就開始張羅了。”據(jù)蔡女士講,兒子從小到大跟在身邊,日常生活全由她一手“包辦”。這次去保定上大學自然也不例外,小到牙刷大到被褥都準備得面面俱到。“生怕他自個兒在外有啥不方便,凡是我能想到的都置辦了一份兒。”蔡女士指著購物清單說。這張長長的購物清單上羅列了眾多物件,除了鋼筆、辭典、記事本等學習工具外,還有被褥、毛巾、指甲刀等生活用品,種類齊全貨品充足。 8月31日,全家人集體出動送兒子上學。到學校后,他們又忙著為兒子找班級找宿舍。此時,46歲的蔡女士全然不顧身體勞累,爬上爬下又給兒子鋪好床鋪。“啥都收拾得當了,我才放心哪。”如此這般,蔡女士夫婦二人才安心踏上歸途。誰知,第二天早起兒子就打來電話說“找不到牙刷”。無奈,在家的蔡女士只好手持話筒,遙控指揮學校的兒子尋找牙刷。“都怪我平時太嬌慣孩子,他的自理能力是該鍛煉鍛煉了!”她感慨地說。 無獨有偶,橋東區(qū)芙蓉花園宋先生家也有這么一個孩子。16歲的女兒萱萱今年中考,成績優(yōu)異進入了會寧中學。與出色的學習成績相比,獨立生活能力明顯遜色許多。“開學沒幾天,往家就打了三四個電話,不是要衣服,就是要零食。”宋先生不解地說,“女兒以往在家時,沒見有這么多事兒啊?”據(jù)他講述,這是萱萱第一次住宿上學。宋先生和妻子特意把大小物品、內(nèi)外衣服收拾齊全,并且約定每隔一周便去學校看望女兒。“我本打算把手機留給她用,擔心學校不讓帶,所以就囑咐女兒有事兒只管打電話。”宋先生苦笑著說。今天找不到牛仔褲了,明天看不見文具盒了,后天又嫌學;锸巢缓昧……這種情形下,宋先生和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過,他們明確表示,兩口子已經(jīng)達成共識,狠下心來讓女兒吃點苦,再也不能過度寵愛她了。 (賈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