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挺福:四面“霾”伏催熱新能源“車輛工程”專業(yè)
2015-10-21 10:56:12圣達信教育文章作者:梁挺福
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10月9日發(fā)布《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根據意見設定的目標,預計到2020年,將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滿足超過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確,原則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不低于10%,每2000輛電動汽車至少配套建設一座公共充電站。
在審批環(huán)節(jié)明確,個人在自有停車庫、停車位,各居住區(qū)、單位在既有停車位安裝充電設施的,無需辦理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建設城市公共停車場時,無需為同步建設充電樁群等充電基礎設施單獨辦理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大大加快了辦理速度。
為落實國務院會議精神,推動北京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安順10月19日深入生產企業(yè)、交易市場和公交場站調研,要求舉全市之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努力在質量安全、車型設計、行業(yè)標準訂立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搶占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制高點。王市長特別強調說,發(fā)展新能源汽車是北京汽車產業(yè)“彎道超車”的突破口,也是當前治理大氣污染的迫切要求。我們要抓住機遇,引進最優(yōu)秀的人才技術,努力在質量安全、車型設計、行業(yè)標準訂立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截至9月底,北京市累計推廣純電動汽車2.32萬輛,規(guī)模全國第一。截至8月底,北京市已累計建成充電樁11590個,北京市電動汽車智能服務平臺還可為用戶提供充電樁位置查詢和預約充電等在線便利服務。
近年來集中爆發(fā)的霧霾初步喚醒了民眾的生存危機與環(huán)境保護意識,環(huán)保議題在這兩年的“兩會”上大受關注具有特殊影響。隨時柴靜的《霧霾調查:穹頂之下》紀錄片與環(huán)保部長陳吉寧履新兩事件帶動環(huán)保熱潮,注定了政府未來將加大新能源車推廣力度,尤其是公交領域的應用,加快新能源客車對傳統客車的替代。
2014年,全國多地環(huán)保部門開展了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研究,結果顯示機動車尾氣排放是城市PM2.5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北京市環(huán)保局局長陳添曾對媒體表示,北京的大氣污染中源自本地排放的占到75%左右,其中機動車污染占比最大,為22.2%;天津市環(huán)保局公布的結果中,天津PM2.5來源中本地排放占66%-78%,機動車對本地污染的貢獻度達到20%;濟南市的數據則顯示,濟南PM2.5來源本地污染排放占68%-80%,機動車占15%。
面對嚴峻的大氣污染形勢,2015年以來地方政府對新能源車的推廣也愈發(fā)重視。北京市規(guī)劃2015年在六環(huán)內建成平均服務半徑為5公里的充電網絡;北京市發(fā)改委、交通委或于3月底前出臺關于減免新能源車過路費、停車費的政策方案;上海針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燒油不用電這一違背新能源車推廣初衷的現象規(guī)定插電式混動車必須配以充電樁才能上免費牌照。
那什么是新能源汽車呢?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guī)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guī)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fā)動機汽車、其他新能源汽車等。
購買新能源汽車有哪些待遇?1、國務院常務會議禁止對新能源汽車限購;2、購買新能源汽車有補貼;3、地方優(yōu)惠政策:目前,北京、上海、武漢、西安、廣州、江蘇等地都在限行政策實施時段對新能源汽車豁免。而甘肅為推廣新能源汽車,規(guī)定新能源汽車不限號不限行,享受普通車輛應有的待遇之余,還停車費減半。深圳、貴陽、杭州交管部門則明確表示,新能源汽車與普通車一樣要根據交管部門規(guī)定限行。
圣達信老梁溫馨提示:新能源汽車在互聯網汽車大主題推動下,現在又面臨民眾環(huán)保消費意識的加速覺醒,發(fā)展趨勢愈走愈強,“真成長”地位無可爭議,上漲趨勢根本停不下來!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xù)火爆,鋰離子電池已成為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動力電池類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爆發(fā)打開鋰離子電池成長空間,比亞迪等生產汽車電池公司將獲得更多的發(fā)展空間,他們的股票值得大家關注,畢竟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量產的營收規(guī)模三年擴張超過10倍。福田汽車、松芝股份、滄州明珠、遠東股份、東源電器依然是主推的公交產業(yè)鏈龍頭,建議重點關注。當然隨著新能源客車需求增長確定性提高,推動估值增長,相關零部件行業(yè)也將受益。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化的發(fā)展,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教育也必須跟上步伐,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產生自主知識產權,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良性發(fā)展。國內哪些高校開設新能源汽車方向專業(yè)呢?
老梁推薦排名前10的高校:NO.1同濟大學;NO.2吉林大學;NO.3北京理工大學;NO.4清華大學;NO.5湖南大學;NO.6西南交通大學;NO.7武漢理工大學;NO.8華南理工大學;NO.9合肥工業(yè)大學;NO.10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NO.1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建有國內第一個汽車整車風洞科研平臺,擁有新能源汽車及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燃料電池及動力系統技術研究中心,在新能源汽車研發(fā)方面取得標志性科研成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重大戰(zhàn)略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F任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曾任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校長。
上汽集團、聯合電子、一汽集團等都是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的長期合作者。
NO.2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車輛工程專業(yè)是國家重點學科,建有汽車動態(tài)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全國第一個汽車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
吉林大學車輛工程學科成立于1955年,是由原交通大學、華中工學院和山東工學院的相關專業(yè)組建而成。全國第一的汽車風洞實驗室。專業(yè)實力很強,歷史悠久。主攻方向在汽車動態(tài)仿真設計方法和系統動力這些領域。
NO.3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專業(yè)是國家重點學科,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三個: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坦克傳動國防重點實驗室和汽車動力性及排放測試國家專業(yè)實驗室。
該校車輛工程系設電動車輛工程中心,為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的行為主體,其電動車輛研究成果為北京的綠色奧運和上海的世博會貢獻了巨大力量。
NO.4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車輛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車輛工程專業(yè)被列入國家高等學校和北京市特色專業(yè)建設點。學校擁有汽車安全與節(jié)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汽車研究所,是我國車輛及其動力工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fā)的重要場所。
清華車輛工程專業(yè)在上世紀80年代得到迅速發(fā)展,與中國汽車工業(yè)總公司聯合建立了汽車研究所,后來又建立了汽車安全與節(jié)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我國汽車工程領域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此外,清華與上汽集團合作建立了汽車碰撞安全與電子控制聯合實驗室,與華晨集團合作建立了汽車工程開發(fā)研究院。
NO.5湖南大學:
湖南大學車輛工程本科專業(yè)隸屬于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是教育部特色專業(yè)。車輛工程學科為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設專業(yè)碩士學位點、碩士點、博士點。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的前身為1908年興辦的機械科,以及由此發(fā)展的機械工程系,是湖南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
湖南大學建有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汽車車身先進設計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汽車電子與控制技術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技術與發(fā)展研究中心、湖南省汽車車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級、部省級科研機構。
NO.6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車輛工程專業(yè)是國家重點學科,有世界一流甚至領先的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有兩院院士學術帶頭人金鼎昌教授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機械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翟婉明教授是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NO.7武漢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其車輛工程學科是湖北省重點學科,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學士學位授予權。主要專業(yè)方向有:汽車底盤、電動汽車、專用車輛、汽車電器、汽車車身等。
NO.8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汽車設計制造”本科專業(yè)創(chuàng)建于60年代末,是我國最早開辦汽車專業(yè)的七家高校之一,1985年獲準授予車輛工程碩士學位點,2003年車輛工程學科獲得了博士學位授予點,建有廣東省電動汽車研究重點實驗室和具備省級汽車性能與零部件科技成果檢驗鑒定資格的“華工汽車技術中心”,擁有近2500萬元資產的科研設備與儀器。2004年7月成立了汽車工程學院,近年來,車輛工程學科每年博士、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30人左右。
NO.9合肥工業(yè)大學:
合肥工業(yè)大學車輛工程專業(yè)起源于1958年招生的汽車修理專業(yè),迄今為止已有50多年的辦學歷史,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7年被教育部列為國家特色專業(yè)。車輛工程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汽車動力學與控制技術、汽車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新能源汽車技術。
NO.10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哈工大車輛工程學科成立于1988年,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聯合辦學,采用“3+1”模式培養(yǎng)汽車工業(yè)領域所需高級人才的學科。車輛工程學科于1994年獲得碩士學位授權,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授權。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威海)車輛工程專業(yè)屬于汽車工程學院,2008年被評為山東省特色專業(yè)。
哈工大車輛工程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汽車系統動力學與控制、汽車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汽車電子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數字化汽車技術、輪胎新技術等。
總體而言,清華大學設計方面最強,吉林大學強在計算機模擬方面,北京理工大學強在設計傳動系統,湖南大學主要是車身覆蓋件沖壓,西南交通大學強在機車,同濟大學強在新能源汽車,武漢理工大學是動力和底盤設計方面強。其中吉林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和湖南大學開設的車輛工程專業(yè)為僅有的5個國家重點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