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報考 > 院校大全 > 高考新聞 > 加快考試立法打破高考替考利益鏈

加快考試立法打破高考替考利益鏈

2014-06-19 10:35:26京華時報

  有必要盡快制定出臺考試法,統(tǒng)一規(guī)范相關懲罰辦法,采取“作弊入刑”等方式來提高考試違法的成本。

  媒體曝光河南杞縣替考事件后,當?shù)仉S即采取行動,兩名被替考學生的家長、涉事監(jiān)考老師和主考等人已被公安機關控制并接受調查。另據(jù)河南省招辦通報,已查實普通高考替考127人。

  高考替考時有耳聞,但相關報道仍讓人觸目驚心。高考是一個系統(tǒng)性運作機制,涉及諸多監(jiān)督環(huán)節(jié),一個人成功進入考場代人完成考試,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替考也不可能是“屌絲的游戲”,一旦揪出替考者,其背后往往有相應“金主”(家長)、組織者、監(jiān)考人員以及掌握相關權力的官員在為其撐腰。

  遏制高考替考現(xiàn)象,必須打破上述利益共同體,使其無法勾結成為一條黑色利益鏈。辦法之一是降低高考的重要性。如果高考分數(shù)只是大學招生的一項指標,而不是“一考定終身”,試圖在考試中做手腳的人,就會相應減少。不過顯然,這在短期內很難實現(xiàn),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另一個辦法是借助技術手段,把好考試驗證關口。可是我們看到,杞縣的高考考場都已經(jīng)采用了指紋驗證,不可謂不嚴格,卻因內部失守,高科技淪為虛設。

  可見,要遏制替考現(xiàn)象,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提高違法成本,讓相關人員不敢以身試法。

  對替考等考試違規(guī)行為,目前存在“無法可依”、處罰過輕等弊端。按照相關辦法,找人替考,考生面臨的處罰是取消本次考試所有科目成績,最多?3年;替考者如果是在校大學生,給予開除學籍處分。至于對中介人員、監(jiān)考人員或充當替考者“保護傘”的官員,要么沒有明文規(guī)定,要么是參照相關法規(guī)或黨紀進行處理。這不僅讓相關人員心懷僥幸,也沒有充分發(fā)揮法律的震懾作用。

  因此,有必要盡快制定出臺考試法,統(tǒng)一規(guī)范相關懲罰辦法,采取“作弊入刑”等方式來提高考試違法的成本。試想,若是有法律規(guī)定,找人替考將永久取消高考權利,考生及其家長恐怕再也不敢視替考如兒戲。如果替考者將被開除學籍,再處以若干年有期徒刑,想必他不會再為賺錢而冒那么大的風險。還有,一旦監(jiān)考人員、官員參與作弊行為,不僅被開除公職,還將面臨牢獄之災,這些人還敢鋌而走險嗎?這表明,只要形成足夠震懾力,相關人員自然難以“擰成一股繩”。

  杞縣替考事件中,有涉案人員稱,自己做替考業(yè)務3年,“一點事都沒有”。正是考試法規(guī)、制度的缺失,給了相關參與人員破壞考試規(guī)則、牟取不當利益的空間和底氣。因此,遏制高考替考現(xiàn)象,必須加快考試立法,從提高考試違法成本入手。

[標簽:高考]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wǎng)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