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志愿填報:如何了解211工程大學
2014-06-09 16:05:25中國教育在線
一、“211工程”的含義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及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的實施意見》中,關于“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是: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zhàn),面向21世紀,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yè),使其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管理水平及辦學效益等方面有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顯進展,力爭在21世紀初有一批高等學校和學科、專業(yè)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大學的水平,并可概括表述為:“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點。
二、“211工程”的歷史背景
“211工程”自1990年開始醞釀。1990年6月,國家教委在制定全國教育事業(yè)十年規(guī)劃和“八五”計劃時,即研究了在“八五”期間集中力量辦好一批重點高校的問題。當時提出在二到三個五年計劃內(nèi),有計劃地重點投資建成30所左右的重點大學。后考慮到要形成一批行業(yè)帶頭學校,經(jīng)過多次研究,確定了到2000年前后,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為100所左右,并要求將此事當作面向“21世紀”的大事來抓。這項發(fā)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開始簡稱為“211計劃”,后來確定為“211工程”。
1991年4月,重點辦好一批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點被列入七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十年規(guī)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
1991年12月,國家教委會同有關部門就“211工程”問題向國務院和有關領導做了專門報告。1992年8月26日,國務院第111次常務會議紀要明確提出:“會議原則同意教委和有關部門提出的要面向21世紀,重點辦好一批(100所)高等院校的‘211工程’規(guī)劃意見。”
1992年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由江澤民同志主持,討論了《中國教育發(fā)展與改革綱要》(草案)。常委們認為,“綱要”提出要辦好100所重點大學,這很重要,把這些學校辦好可以把整個高等學校帶動起來。
1993年1月,國務院批轉了國家教委《關于改革和積極發(fā)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見》文件中明確了“211工程”的建設目標。
1993年2月13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發(fā)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其中明確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辦好100所左右重點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yè)。”
1993年7月,國家教委發(fā)出《關于重點建設一批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點的若干意見》,決定設置“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即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點,1994年5月開始啟動部門預審。
三、設置“211工程”的指導思想
一是面向21世紀,為我國第二、第三步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培養(yǎng)、輸送和積聚骨干人才。
二是面向經(jīng)濟建設主戰(zhàn)場,加強高等教育同經(jīng)濟建設的聯(lián)系,努力解決國民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滿足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對高級專門人才的需要。
三是集中有限資金,重點建設一批基礎條件較好的學校和重點學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四是通過重點建設一批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點,帶動其它學校,從而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教育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促進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使我國的高等教育在國際上占有一定位置,并探索出一條建設社會主義新型大學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