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考題不該成腦筋急轉彎 考題應有據可依
2012-02-22 10:18:39華西都市報
為期三天的復旦大學2012年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驗面試已結束?忌毡榉从辰淌诤吞@可親,但也表示,教授出題海闊天空、頻頻出人意料。
考題不再有標準答案,重點考察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等,無疑是一大進步。然而,一些考題疑似陷入了無聊的境地,這難免不是一種可悲的實踐。
某教授在講述了一個“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的故事后,詢問考生:通過這個故事,你認為英語和漢語有什么區(qū)別?這里面似乎有點區(qū)分語法的意圖,但更像是牽強附會。還有面試教授問的是“你為什么叫這個名字?”這些考題,要么稀奇古怪,要么讓人感覺根本不算問題。
如此考題,讓筆者感到悲哀。一個人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可以看出這個人有怎樣的學識水準。從這些題目中,我看到的,只是一些把無聊當有趣,把胡扯亂說當成邏輯思維訓練的教授們。
現在復旦的一些教授,出了這些并不算佳的考題后,得到的不是批評,反而是喝彩。一些人認為,這就是思想創(chuàng)新啊!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我們且看看香港大學前幾年的面試話題:老人越來越多,會對這個社會產生什么影響?為什么中國的電影不如好萊塢?這些考題,都不隨便,出題者明顯遵循關注社會熱點,關注人的生存等出題路數。通過這些考題,可以考察出學生對社會的思考、學生的哲學思辨能力。對比復旦與港大的考題,高下立判。
在涉及公共事務時,出題者應該遵循一定的規(guī)范,不應隨意而為、沒有標準。以“腦筋急轉彎”的方式來選拔學生,這其實是走入了另外一個極端。我們不能因為高考的題目過于嚴肅,就認為“無厘頭”的題目可以讓大眾“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