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的自主招生中,華中師范大學首次嘗試“校友推薦”,考生憑華師校友的推薦信即可報名,我省30多名考生獲得了校友的推薦,有20多名獲得初試資格。一位70多歲的老校友推薦了自己的外孫女,該消息一出,引起各方議論。有人認為,這是高考選拔人才多元化的嘗試,也有網(wǎng)友擔心“走后門”,此舉會助長新的教育不公平。
【嘗試】
自主招生讓“校友推薦”
2月19日,來自全國的2600余名考生參加了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自主選拔錄取考試復試,其中有150余名考生是通過校友推薦獲得參試資格的。
今年,華中師大自主招生報名環(huán)節(jié)除繼續(xù)保留原有的學生自薦和校長直薦方式外,新增了校友推薦,考生憑華師校友的推薦信即可報名。
我省共有30多名華中師范大學的校友推薦了學生,其中20多名學生獲得參試資格。據(jù)了解,并非推薦的學生就一只腳跨進了華中師大,只是獲得了自主招生的“敲門磚”。
華中師大黨委副書記謝守成介紹,讓校友參與學校自主招生考試,是學習借鑒國外大學的經(jīng)驗。華中師大很多校友是中學特級教師或重點中學校長,工作在基礎教育第一線,對學生比較了解,所以很多校友會懷著深厚感情為母校舉薦人才。
【質(zhì)疑】
“拼爹”更要“拼校友”?
據(jù)了解,此次我省共有30多名華中師范大學的校友推薦了學生,他們多為教育界人士,推薦的一般都是較為熟悉,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
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教授賈瑜是華中師大物理系1983級學生,他為一個同事的女兒寫了推薦信。而該校歷史系1982級校友,中原工學院歷史系教授陳錦曉則推薦了自己的侄女。
“我認為這是高考選拔人才多元化的嘗試,是個好事。”賈瑜說,這不僅能讓校友更有歸屬感,也能充分利用校友資源,擴大學校影響力,選拔到對路的人才。
在校友推薦中,年齡最大的是已七十余歲高齡的該校1965屆歷史系畢業(yè)生李德林,他舉薦的是自己的外孫女小肖。
對于此次華中師范大學的校友推薦制,網(wǎng)友們似乎充滿質(zhì)疑。有網(wǎng)友說,“校友能保證推薦合格學生嗎?”還有網(wǎng)友擔心,“這有點給校友走后門的感覺啊”。
“如果我不認識這個學校的校友咋辦?以后不光‘拼爹’還要‘拼校友’了。”省會一所高中的高二學生小吳說。
【借鑒】
申請哈佛需“校友面試”
以美國為例,美國大學多是自主招生,SAT(美國高考)、托福(外國學生需要)、平時成績都作為綜合指數(shù)。此外,申請人還需找個合適的推薦人來寫推薦信。對于推薦人而言,他們通常會很認真地對待“寫推薦信”的事,不會作假,拿自己的“聲譽”當兒戲。因為在西方,個人的“誠信”、“聲譽”被看得十分重要。
而在哈佛大學,除了考試分數(shù)和申請材料外,學校還經(jīng)常請學生所在地區(qū)的校友面試學生,考察學生的品性和是否適合進入哈佛學習。
對話
“我們不會拿自己的聲譽開玩笑”
記者:您推薦的是什么學生?
賈瑜:我推薦的是我一個同事的女兒,我從小看著她長大的,很了解她,她父親在國外讀博士,她很小就會照顧自己,獨立性很強。
記者:您認為什么樣的學生值得推薦?
賈瑜:我對母校很有感情,我們等于是在幫母校選學生。除了成績以外,我會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學習能力。
記者:您對防止“暗箱操作”有什么好建議?
賈瑜:我也在美國留過學,校友推薦這種方式在國外很普遍。西方的教授和老師都很注重個人誠信,不會隨意推薦學生。學?梢灾贫ㄔ敿毜耐扑]辦法,讓校友對學校的選才標準更為了解。也可以由校友會監(jiān)督校友推薦的過程,制定獎懲措施。
推薦語錄
她立志于華中師范大學,勾起了我的回憶,好像又回到了五十年前的大學生活,又看到我們充滿青春活力、生龍活虎飛奔在籃球場上,也看到我們坐在教室認真聽講的情景。往事歷歷在目,像放電影一樣,老師、同學不時在我眼前浮現(xiàn),好似就在昨天。
1965屆畢業(yè)生李德林
四問“校友推薦”
一問:哪些校友有資格推薦?
此次校友推薦,華中師范大學并沒有設定“門檻”,只要是該校畢業(yè)校友,都可以推薦學生。“這體現(xiàn)了華師對校友的信任。”陳錦曉說。
二問:校友怎么把握推薦標準?
“我們都是帶著深厚的感情替母校選學生,雖然每個校友把握的尺度不一樣,但是都會很慎重。我一看孩子學習成績,二看學生的品德、品行,三看他的學習能力。”陳錦曉說,她會根據(jù)自己從教的經(jīng)驗,綜合考量一個學生。
三問:怎么保證不是走過場?
“既然推薦,就應該熟悉這個學生,要不這種校友推薦只能是走過場。”陳錦曉說,她很了解侄女的情況,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小學還跳了一級,語言表達能力很好。
“我們都是實名推薦,如果推薦的學生不過關,也會影響我們的聲譽。”陳錦曉說。
四問:是否有貴族化傾向?
一位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留言說,農(nóng)村的孩子親戚里上大學的沒幾個,怎么會找到校友推薦,這會不會助長教育不公平?
“其實華中師大60%以上的學生都來自農(nóng)村,農(nóng)村的學生也可以找到相熟的華師校友推薦。”賈瑜說。
評論
如何才能更好“舉賢”
“以后不光‘拼爹’,還要‘拼校友’了。”華中師大今年初試校友推薦制,就遭遇如此聲音,乍看,“校友推薦”并不那么美。
這種聲音可以理解,在關乎高考公平的制度設計上,近幾年的聲音一直不絕,“校友推薦”雖然只是取得了進入初試的資格,但即便這個資格,也面臨著公平的問題,那就是“舉賢不避親”的問題。雖然這些“親”未必比其他的學生差,但如果校友們都去“舉賢不避親”,對于那些沒有“校友”能夠推薦的學生來說,未免有失公平。
當然,在高考需要大力改革的背景下,目前并沒有十全十美的做法,華中師大嘗試“校友推薦”雖然效果值得觀察,但這種有益的嘗試,不能因為其中的“舉賢不避親”而因噎廢食,校友們?nèi)绾胃玫?ldquo;舉賢”,才是一個更值得討論的話題。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tre972.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