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主觀翻譯題的八個關注點
2011-09-09 14:02:26學習方法網(wǎng)
文言文翻譯為高考必考題,并且從2004年開始,加大了考查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能夠更好地搞好文言文的復習備考,綜觀近幾年高考文言文翻譯試題,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特別值得大家關注:
關注點一: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xiàn)象,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題專家特別關注的一項內(nèi)容。因此,我們在翻譯文言文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把握,仔細辨別。詞類活用主要包括名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等。我們在翻譯文言文遇到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時,一定要先判斷出詞類活用的類型,然后據(jù)此推斷其意義。
例1: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分析:此句中的“奇”字為意動用法,應譯為“對……感到驚奇”。此句應譯為:然而也對他不采納我的意見而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感到驚異。
例2:自古及今,未有窮其下而能無危者也。
分析:此句中的“窮”字是使動用法,應譯為“使……窘迫”。此句應譯為:從古至今,從無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沒有危險的。
例3:可晨馳至富家,發(fā)櫝出券歸其主。
分析:此句中的“晨”是名詞用作狀語,可譯為“在早晨”“一大早”。如果不能識別名詞活用就很難獲得滿分。此句應譯為:侯可一大早騎馬直奔富人家,打開木匣拿出田契歸還他的主人。
例4:大用則王,小用則亡。
分析:此句中的“王”本為名詞,在句中用做動詞,譯為“稱王”。因此本句應譯為:用在大處就可稱王,用在小處就會身亡。
例5: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
分析:此句中的“喪”是動詞的為動用法,應譯為“為……治喪”。如果判斷不出“喪”的活用就很容易鬧出笑話來。本句應譯為:馬患肥胖癥而死,(莊王)讓群臣為它治喪,要用內(nèi)棺外槨的大夫禮制安葬它。
關注點二: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許多特殊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題老師看重。要想能夠準確翻譯此類句子,就必須能夠譯出其句式特征;否則就極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6:良欲籍農(nóng)故為兵者,民大恐。
分析:此句為定語后置。“故為兵者”為“農(nóng)”的后置定語,在翻譯的時候,一定要將定語還原到原來的位置,此句應譯為:吳良想對原先當過兵的農(nóng)民登記編冊,老百姓十分恐慌。
例7:乃招其酋豪,諭以禍福,諸蠻皆以君言為可信。
分析:此句中的“諭以禍福”為狀語后置。在翻譯時首先應將其調(diào)整成正常語序,再進行翻譯,此句應譯為:于是召集他們的首領,把福禍(利害關系)告知(他們),各部落都認為許逖的話是可信的。
例8: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
分析:此句為以“…者…也”作標志的判斷句。在翻譯時必須將其譯成“……是……”的格式,即:聽說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終止大王對斗劍的喜好。如不能將此句式特點譯出就很難得滿分。
例9:趙國何求而不得也。(2005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此句為賓語前置句。在翻譯時必須將“何”回歸其位。應譯為:在趙國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例10:暉剛于為吏,見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分析:此句的“剛于為吏”屬介詞結構后置,“見忌于上”屬于被動句式。在翻譯時首先應將其調(diào)整成正常語序,再進行翻譯,即:朱暉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處,他都被人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