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教授聯(lián)名請求錄取落榜國學天才 招辦拒絕(3)
2010-08-25 11:00:46中國青年報
下一個“孫見坤”還會出現(xiàn)
7月25日,馬建敏接到孫爸爸的電話。電話里,這位身心俱疲的家長用沙啞的聲音說:“山西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到了。”
當時馬教授的心里就“咯噔”一下,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結局。然而他不得不承認,在目前的高考錄取制度下,這個結局“遲早都會出現(xiàn)”。
一個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曾了解到陜西省招辦的一些顧慮:如果這次為孫見坤開了這個口子,“條子生”、“關系戶”等腐敗問題就會接踵而至,來年將冒出更多的特例,分數(shù)不達錄取線,卻可以通過校方和教授的堅持,進入名牌大學。
“在什么情況下,將制度和靈活操作結合起來,這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問題。”馬建敏說。
復旦大學招生辦主任丁光宏悲觀地表示,在現(xiàn)行體制下,孫見坤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遭此命運的讀書種子。
國學大師錢穆的女兒、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錢易也十分關注這個 “國學小天才”的命運。她感嘆,現(xiàn)在的中國無法培養(yǎng)出大師。她的父親錢穆在做小學和中學教師時,堅持自學,研究學術,經過18年努力發(fā)表《劉向歆父子年譜》而成名,“那時候并無考核,完全是出于對研究的熱愛”。她的堂兄錢偉長,在毫無基礎的情況下,大學轉學物理,竟然也能作出矚目的成績。
“這一切,在今天似乎是不可想象的,F(xiàn)在這個做法,與當年錢偉長在清華的經歷一比,說明還是當時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系統(tǒng)比較開放。這也說明,我們現(xiàn)在的很多規(guī)定,不一定是科學合理的,現(xiàn)在的教育體系上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錢易說。
北師大教授康震至今記得這個虎頭虎腦的 “國學小天才”。他曾在電視節(jié)目上,當著所有人的面盛贊孫見坤。 康震表示,任何時代都應該建立一種特殊的機制,以突破普遍的選才標準,對某些方面有特長的人才,進行破格錄取。“就目前來說,自主招生、保送生制度都是對僵化、固定的高考錄取制度的補充,但這是遠遠不夠的。”他說。
這方面,在復旦大學近年歷史上,有過一個成功的先例。2009年,復旦將38歲的三輪車夫蔡偉正式錄取為博士研究生。這名遼寧漢子僅有高中學歷,通過長年自學,精通古文經史,被一位復旦老教授“慧眼識英才”。
但在康震看來,這不過是“特例”。“現(xiàn)在,北大的校長推薦制不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嗎?”他表示,真正的“不拘一格降人才”,要由大學的公信力、教授的清譽等進行保障,這樣才能讓大學在擁有充分的自由度之外,公平、公正地進行獨立自主的招生錄取。
他舉例說,民國時并不存在所謂的“地方招辦”,一個學生可以報考很多大學,各所大學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錄取有特長的人才。比如錢鐘書雖然數(shù)學不好,還能因為語文、英語出色,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
“不過,這樣也有弊端,沒有招辦規(guī)章的制度保障,自由度太寬,各種‘關系’會很復雜!”康震強調說。
一位復旦大學的教授曾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建議孫見坤,讓他在山西大學讀完本科后,報考復旦的研究生,“這里的老師都很喜歡你”。
8月21日,孫見坤在家吃飯時,喉嚨里卡了一枚魚刺。他嘗試著用水、醋和米飯,解決了這個問題。
臨了,這個胖乎乎的大男孩突然冒出一句:“魚刺可以消除,這種卡人的制度怎么消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