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北京高考 > 北京院校動態(tài) > 北京大學院系魅力展示:社會學系

北京大學院系魅力展示:社會學系

2010-06-22 10:59:14新浪教育

  導讀:為了幫助考生深入了解北京大學,我們將從院系歷史、開設專業(yè)、課程設置、教學理念、發(fā)展前景等多方面全方位 展示北大各院校的實力和魅力,為你報考北京大學提供參考,以下為社會學詳細介紹:

  北京大學第一位校長嚴復先生曾經說:“唯群學(社會學)明而后知治亂興衰,而能有修齊治平之功”。由此話可知一百年前社會學于北大于中國的命運都已經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天,嚴復先生的話不僅沒有過時,而且隨著時代和國家對社會學期望的日益增加,北大社會學正在經歷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

  歷史沿革

  北大與燕大:兩個源頭

  社會學作為一個學科在北京大學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 曾任北京大學首任校長的嚴復第一個正式將西方社會學介紹進中國,1912年時,在北京大學中國哲學門和西洋哲學門的課程設置中都已有社會學。 1917年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實行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為社會學在北大的繼續(xù)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學術環(huán)境。到1918年,北京大學開設社會學及與社會學相關課程的科門已擴展到哲學門、法律門、政治門、經濟門、商業(yè)門、商業(yè)學門、歷史門和理本科地質門。此后,隨著北京大學的發(fā)展和社會學理論的不斷引進與完善以及蔡元培校長、陶孟和教授等學者的支持和推動,社會學的課程以及與社會學相關的一些課程在北大逐步開設出來,人類學與民族學也得以蓬勃發(fā)展。

  作為現(xiàn)北京大學前身之一的燕京大學,也在1922年創(chuàng)辦了社會學系,到1952年在院校大調整中與北京大學合并,共30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對社會學在中國的傳播、建成和普及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1922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北京基金會派到燕京大學教授社會學的步濟時(J.S.Burgess)倡議下,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得以成立,學系分理論社會學和應用社會學兩科,開設宗教學、社會工作、社會調查等十幾門課程。1925年,社會學系改稱社會學與社會服務學系,并增設社會服務短修科,課程由十幾門增加到三十多門,增加的主要是有關社會學理論和社會實地調查方法等。與此同時,成立研究生院,這是國內各大學最早培養(yǎng)社會學研究生的機構。 1927年,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創(chuàng)辦雜志《社會學界》,1930年在孫本文和許仕廉的等知名學者的倡導下,改組東南社會學社,成立中國社會學會。同年,學系創(chuàng)立了社會學友誼會中國支部。1932年,成立社會學系圖書館。此時起,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人才濟濟,學術活動蓬勃發(fā)展,著名社會學家陳翰笙、吳文藻、張鴻鈞、嚴景耀、雷潔瓊、楊開道,言心哲、陶孟和、馮友蘭、趙紫宸、倪逢吉、趙承信、李安宅、關瑞梧、陶希圣等均曾先后任教或兼課,社會學理論研究和教學質量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并對中國社會學的建設和普及,產生很大的影響。燕京大學先后培養(yǎng)了大量優(yōu)秀的社會學人才,包括黃迪、張世文、瞿同祖、李有義、張緒生、沈家駒、宋蜀華、王輔仁等著名社會學家。

  抗戰(zhàn)時期,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共同組成西南聯(lián)合大學,也設有社會學學科,先后擁有陳達、潘光旦、李景漢、陳序經、吳澤霖、李樹青、陶云逵、林良桐、費孝通、瞿同祖、袁方、全慰天等著名社會學家為教員。在圖書和教材十分缺少的情況下,不僅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而且繼續(xù)開展社會學研究,并產出了豐碩的成果。這時期開展的一系列關于農村土地、城市勞工和民俗研究都成為影響以后學人的重要作品。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社會學系被取消,由社會學系組織的教學和研究也被迫中止。

  改革30年:社會學復興

  1979年社會學學科地位在中國恢復后,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和雷潔瓊教授為籌建社會學系而積極努力。1980年北京大學獲得國家教育部批復在國際政治系設立了社會學專業(yè)及碩士點,重建了北京大學社會學學科,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最早建立的社會學專業(yè)之一,并于1981年從培養(yǎng)師資入手,開始招收社會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1982年4月9日北京大學社會學獨立成系,正式恢復重建。1983年起開始招收社會學專業(yè)本科生,1985年起招收社會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成為國內第一個具有博士授予權的社會學系。1985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成立。1986年10月社會學系與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聯(lián)合申請并建立了設立全國第一個社會學、人類學、人口學(也是哲學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第一個)的博士后流動工作站。1987年在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社會學系開始設立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yè),并自1989年起招收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2000年,依托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所)兩個單位的研究力量組建的“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fā)展研究中心”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2007年,在香港利豐集團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與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共同籌建的“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成為我國社會工作研究和教育的一個重要基地。除了上述兩個重要研究機構之外,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目前還擁有“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社會理論研究中心”等8個研究機構。2007年8月,北京大學社會學一級學科(下含社會學、人口學、人類學、民俗學四個二級學科)被教育部正式認定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系北京大學現(xiàn)有的18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之一。200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在全國設立社會工作專業(yè)碩士學位,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被批準為首批擁有社會工作碩士專業(yè)學位授予權的培養(yǎng)單位之一。2009年,全國社會工作碩士專業(yè)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成立,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討論決定,該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掛靠在本系。

  二十幾年來,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師資隊伍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yōu)化,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目前社會學系已形成了一支在國內和國際學術界有較大影響的師資隊伍。目前全系(所)已有專職教員39人,行政和教輔人員9人;專職教員中具有教授職稱者21人,“文科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3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yǎng)計劃(人文社會科學)”人才3人;此外,還從國外著名大學特聘“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1人、客座教授2人。

  學科特色

  “作為一個完全不同的制度背景中研究問題的結果,中國學者無疑會得出新的真知灼見,而這些真知灼見將提高我們分析所有國家經濟體制的運行機制的能力。”

  ——羅納德·H·科斯

  “就家庭和價值觀而言,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qū)在某些方面與西方有著顯著的差別。……有人擔心,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影響下,中國人的這些傳統(tǒng)價值觀以及偏好已經逐漸趨同于西方。為了充分理解這些過程,……有必要分析經濟的飛速變化如何反過來影響偏好的形成。因而,中國是一個考察偏好與經濟變化之間相互作用的絕妙實驗室。”

  ——加里·S·貝克爾

  “學者們已涉及到中國的歷史,并進一步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地分析社會、政治和經濟問題尤其有價值。然而,必須再一次強調歷史的重要性。中國現(xiàn)存的詳盡的制度知識及其是如何演化的,這亟待作分析。”——道格拉斯·C·諾思

  以上三位學者都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正如三位學者所明示的那樣,中國目前復雜的、劇烈的社會變遷正在為包括社會學、社會工作和人類學等在內的社會科學學者提供一個難得和絕好的實驗室。而我們同樣相信,這些學科對中國特殊的歷史、制度、價值觀所進行的充分研究,將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地理解今天人類社會所發(fā)生的一切,更加客觀地對待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深切地懂得每個人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并使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成熟和理想。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各個專業(yè)就是在這樣一種理念的激勵下逐步成熟和發(fā)展起來的。

  社會學專業(yè)

  社會學涵蓋著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元素,并嘗試摸清這其中主要元素間的關系,對社會關系、社會結構及其變遷進行深入研究。它雖不是“顯學”,但其獨特的理論視角和人文關懷使其在學科領域占據(jù)足夠的空間和機會。社會學專業(yè)包含了社會學理論、社會學研究方法和應用社會學三個主要方面。

  社會學理論包括不同的流派,它們常常有著不同的研究視角并運用著一些不同的方法。這些獨特視角在應對復雜的社會變遷過程時顯示出他們的長處。當已有的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社會科學框架和理論工具不足以應對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時,社會學者們通常作為學術先鋒采用不同的視角,運用不同的理論工具進行描述和分析,避免其他學科因理論偏狹性而導致的對重要信息的遺漏,并為新理論的產生提供比較寬松的環(huán)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面臨巨大的社會變遷帶來的學術發(fā)展機會和挑戰(zhàn),社會學將成為一個理論創(chuàng)新的孵化器。

  剖析社會現(xiàn)實,不僅需要社會學的想象力,還需要相應的理論工具和研究方法。北大社會學系曾于1995年舉辦過我國首屆社會學方法高級研討班,在國內社會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年來又連續(xù)多年聘請美國名校社會學方法方面的著名學者如李中清、謝宇、周雪光、國光等來我系講學,大大提升了社會學研究方法領域的研究實力。

  北大社會學有著深厚的實證研究傳統(tǒng),不僅重視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發(fā)展,也高度重視經驗資料的搜集和分析,這使社會學者在面對迅速的社會變遷時具有積極的知識準備和精神準備,投身于深入的調查和研究?梢院敛缓卣f,二十年來,在中國的學術界中,社會學者是最身體力行地把中國的社會變遷過程當作學科對象加以細心研究的學者群體之一。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轉變,一系列看似不顯著但卻像潛流一樣影響深遠的變遷,都在社會學者的觀察之下,并被細致地記載和分析。這從北大社會學系師生的研究中可以鮮明地反映出來,本系在應用社會學的一些方向,如家庭社會學、社會人口學、勞動社會學、民族社會學、城鄉(xiāng)社會學、組織社會學、性別研究等方面一直有著良好的研究基礎,關注貧困、就業(yè)、城市化、人口流動、住房、養(yǎng)老、教育、社會生態(tài)和環(huán)境、政府治理結構、金融產權等各種社會問題,其學術水平一直居于全國同類研究的前列。

  “社會學家將會喜歡未來的一百年”。這是幾年前一位美國社會學在預感到巨大的社會變遷正在發(fā)生而講的一句話。我們相信,中國的社會學家在感受社會變遷壓力的同時,也會感謝變遷時代的學術恩賜,更加有效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社會工作專業(yè)

  社會工作專業(yè)在大陸發(fā)展尚不成熟,但在香港、臺灣和國外已經相當成熟和制度化。80年代在雷潔瓊教授及社會學系第一任系主任袁方教授大力倡導和直接推動下,在國家民政部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成為最早恢復重建社會工作專業(yè)的高等學校。1988年社會工作本科專業(yè)建立,1989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同年開始招收社會工作方向(社會學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并從1986年起招收社會保障方向(社會學專業(yè))的博士研究生。從1999年起我校設立社會保障碩士點,2006年在社會學專業(yè)內自設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方向碩士點。1994年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xié)會成立,協(xié)會秘書處設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并一直由我系社會工作專業(yè)的教授任協(xié)會會長。由此,我校社會工作專業(yè)在國內一直處于領跑和領導地位。此外,該專業(yè)師生還積極參加了社會保障、社區(qū)服務和社區(qū)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并向政府提出了許多政策性建議,得到了政府的重視。我系將進一步加強該專業(yè)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努力將其發(fā)展成為一個具有國際聲譽的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基地。

  畢業(yè)生去向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畢業(yè)生的流向包括在國內繼續(xù)深造讀研、出國(境)留學、工作等等。

  就本科生而言留在本系繼續(xù)攻讀碩士生的免試推薦名額基本穩(wěn)定在20名左右,其余基本集中在北京大學其他院系、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學校。

  留學的去向則涵蓋了諸多國(境)外優(yōu)秀大學或者研究生院,包括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斯坦福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杜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華盛頓大學、劍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法國巴黎政治學院等。

  本科與碩士的就業(yè)去向包括機關單位、事業(yè)單位、大型國企、大型外企。而博士畢業(yè)生則大多去往高校從事教研活動居多。我系畢業(yè)生憑借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嚴謹?shù)胤治黾翱创龁栴}的能力而贏得廣泛的就業(yè)機會。

  展望未來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社會結構、社會運行機制等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如何在市場經濟的體制下來建構一個和諧的社會,以及建構一種新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管理體制,正在成為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新任務;和諧社會和新社會管理體制的建構又要求有大量具備了新的管理意識和新的管理知識的新型人才來與之相適應,這種新型的社會管理人才只能主要由我們國家自己高校的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專業(yè)教學體系來加以滿足。2006年10月中共中央16屆6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提出了“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戰(zhàn)略決策。根據(jù)民政部和人事部的部署,首次全國社會工作師和助理社會工作師的資格水平考試計劃在2008年上半年舉行,目前相關部委正在著手準備各項考試前的準備工作。與此同時,民政部也在加緊同其他部委合作協(xié)調,推進社會工作職業(yè)化中的崗位設置工作。根據(jù)論證和設計,社會工作專門人才將在民政、勞動、衛(wèi)生、企業(yè)、學校、社區(qū)等領域開展專業(yè)的社會服務,為各種困難人群和特殊人群提供心理疏導、個案干預、社區(qū)矯正等不同的社會服務。粗略估計,未來若干年內,我國需要培訓的社會工作人員約200余萬人。我國高校目前已有的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專業(yè)教學單位計約200個,目前每年能夠招收的學生數(shù)量約1-2萬人。以此計算,我國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工作任重而道遠。

[標簽:大學]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www_gao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