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材?紝嶒灴偨Y
來源:網(wǎng)絡 2009-09-08 15:18:22
化學實驗在高考題的比重是越來越大,目前高考實驗命題的特點有二:一是突出考查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突出考查實驗探究能力,這一點在考試大綱中已有明確要求。課本實驗往往成為考查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命題的載體。因此,課本實驗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針對目前實驗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較分散,學生又難以掌握的現(xiàn)狀,我組織了組內(nèi)老師進行了整理,現(xiàn)發(fā)給你們。
一、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為例:
1、步驟:(1)計算 (2)稱量: 4.0g。ūA粢晃恍(shù))(3)溶解(4)轉(zhuǎn)移:待燒杯中溶液冷卻至室溫后轉(zhuǎn)移(5)洗滌 (6)定容:將蒸餾水注入容量瓶,當液面離刻度線1— 2cm 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凹液面最低點與刻度線在同一水平線上(7)搖勻:蓋好瓶塞,上下顛倒、搖勻 (8)裝瓶貼標簽 :標簽上注明藥品的名稱、濃度。
2、 所用儀器:(由步驟寫儀器)
托盤天平、藥匙、燒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
3、 注意事項:
(1) 容量瓶:只有一個刻度線且標有使用溫度和量程規(guī)格,只能配制瓶上規(guī)定容積的溶液。(另外使用溫度和量程規(guī)格還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見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與240mL溶液,應分別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寫所用儀器時,容量瓶必須注明規(guī)格,托盤天平不能寫成托盤天秤!
(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須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內(nèi)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頂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過來,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轉(zhuǎn)1800后塞緊,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與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命題角度:一計算所需的固體和液體的量,二是儀器的缺失與選擇,三是實驗誤差分析。
二、Fe(OH)3膠體的制備:
1、步驟: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飽和溶液,繼續(xù)煮沸至溶液呈紅褐色,停止加熱。
操作要點: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飽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紅褐色,④停止加熱
2、涉及的化學方程式:Fe3++3H2O Fe(OH)3(膠體)+3H+
強調(diào)之一是用等號,強調(diào)之二是標明膠體而不是沉淀,強調(diào)之三是加熱。
3、命題角度:配制步驟及對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三、焰色反應:
1、 步驟:洗—燒—蘸—燒—洗—燒
2 、該實驗用鉑絲或鐵絲
3 、焰色反應可以是單質(zhì),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質(zhì)
4 、Na ,K 的焰色:黃色,紫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
5 、某物質(zhì)作焰色反應,有黃色火焰一定有Na ,可能有K
6、命題角度:實驗操作步驟及Na ,K 的焰色
四、Fe(OH)2的制備:
1、實驗現(xiàn)象:白色沉淀立即轉(zhuǎn)化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沉淀。
2、化學方程式為:Fe2++2OH-=Fe(OH)2 4e(OH)2+O2+2H2O= 4e(OH)3
3、注意事項:(1)所用亞鐵鹽溶液必須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須煮沸,(2)滴定管須插入液以下,(2)往往在液面加一層油膜,如苯或食物油等(以防止氧氣的氧化)。
4、命題角度:制備過程中的現(xiàn)象、方程式書寫及有關采取措施的原因
五、硅酸的制備:
1、步驟:在試管中加入3—5mL飽和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膠頭滴管逐滴加入稀鹽酸,邊加邊振蕩,至溶液顏色變淺并接近消失時停止。
2、現(xiàn)象:有透明的硅酸凝膠形成
3、化學方程式:NaSiO3+2HCl= H2SiO3↓+2NaCl(強酸制弱酸)
4、 NaSiO3溶液由于SiO32-水解而顯堿性,從而使酚酞試液呈紅色。
六、重要離子的檢驗:
1、Cl-的檢驗: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或先加硝酸化溶液(排除CO32-干擾),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有Cl-存在
2、SO42-的檢驗:先加入鹽酸,若有白色沉淀,先進行過濾,在濾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即可證明。若無沉淀,則在溶液中直接滴入BaCl2溶液進行檢驗。
命題角, 度:檢驗方法、除雜、沉淀洗滌及相關純度的計算
七、氨氣的實驗室制法
1、反應原理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收集:向下排空氣法(管口塞一團棉花,避免空氣對流)
3、驗滿:①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若試紙變藍,說明氨氣已收集滿 ②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試管口,出現(xiàn)大量白煙,則證明氨氣已收集滿
4、干燥方法:堿石灰干燥(不能無水氯化鈣)
5、裝置圖:固體和固體加熱制氣體的裝置,與制氧氣的相同
拓展:濃氨水或濃銨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燒堿中制氨氣,或濃氨水直接加熱也可制氨氣
6、命題角度:因氨氣作為中學化學實驗制取氣體中唯一的實驗,其地位不可估量。主要角度為:反應原理、收集、干燥及驗滿等,并以此基礎進行性質(zhì)探究實驗。
八、噴泉實驗
1、實驗原理:氨氣極易溶于水,擠壓膠頭滴管,
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氣(1:700),使燒瓶內(nèi)壓強迅速減小,
外界大氣壓將燒杯中的水壓入上面的燒瓶,
故NH3、HCl、 HBr 、HI、 SO2 等
氣體均能溶于水形成噴泉。
2、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紅色噴泉(氨氣溶于水形成堿性溶液,酚酞遇堿顯紅色)
3、實驗關鍵:①氨氣應充滿 ②燒瓶應干燥 ③裝置不得漏氣
4、實驗拓展:CO2、H2S、Cl2 等與水不能形成噴泉,但與NaOH溶液可形成噴泉
九、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
1、實驗原理:Cu+2H2SO4(濃) CuSO4+SO2↑+2H2O
2、現(xiàn)象:加熱之后,試管中的品紅溶液褪色,
或試管中的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將反應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溶液由黑色變成藍色。
3、原因解釋:變黑的物質(zhì)為被濃硫酸氧化生成CuO,CuO與沖稀的硫酸反應生成了CuSO4溶液。
【提示】由于此反應快,利用銅絲,便于及時抽出,減少污染。
命題角度:SO2的性質(zhì)及產(chǎn)物的探究、“綠色化學”及尾氣的處理等。
十、鋁熱反應:
1、實驗操作步驟:把少量干燥的氧化鐵和適量的鋁粉均勻混合后放在紙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鉀固體中,中間插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鎂條,點燃。
2、實驗現(xiàn)象:立即劇烈反應,發(fā)出耀眼的光芒,產(chǎn)生大量的煙,紙漏斗被燒破,有紅熱狀態(tài)的液珠,落入蒸發(fā)皿內(nèi)的細沙上,液珠冷卻后變?yōu)楹谏腆w。
3、化學反應方程式:Fe2O3+2Al 2Fe+Al2O3
4、注意事項:
(1)要用打磨凈的鎂條表面的氧化膜,否則難以點燃。
。2)玻璃漏斗內(nèi)的紙漏斗要厚一些,并用水潤濕,以防損壞漏斗
。3)蒸發(fā)皿要墊適量的細沙:一是防止蒸發(fā)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體濺出傷人。
。4)實驗裝置不要距人太近,防止使人受傷。
5、命題角度:實驗操作步驟及化學方程式。
十一、中和熱實驗(了解):
1、概念:酸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水時所釋放的熱量
注意:(1)酸、堿分別是強酸、強堿 對應的方程式:H++OH-=H2O △H=-57.3KJ/mol
。2)數(shù)值固定不變,它與燃燒熱一樣,因具有明確的含義,故文字表達時不帶正負號。
2、中和熱的測定注意事項:
。1)為了減少誤差,必須確保熱量盡可能的少損失,實驗重復兩次,去測量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作計算依據(jù)
(2)為了保證酸堿完全中和常采用H+或OH-稍稍過量的方法
。3)實驗若使用了弱酸或弱堿,引種和過程中電離吸熱,會使測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偏小
十二、酸堿中和滴定實驗(了解):(以一元酸與一元堿中和滴定為例)
1、原理:C酸V酸=C堿V堿
2、要求:①準確測算的體積. ②準確判斷滴定終點
3、酸式滴定管和堿式滴定管的構造: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體后,仰視讀數(shù)數(shù)值偏大 ②使用滴定管時的第一步是查漏 ③滴定讀數(shù)時,記錄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 ④滴定時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劑,不用石蕊試液。④酸堿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質(zhì)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裝。
4、操作步驟(以0.1 molL-1的鹽酸滴定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為例)
、俨槁⑾礈、潤洗
②裝液、趕氣泡、調(diào)液面、注液(放入錐形瓶中)
、鄣味ǎ貉劬ψ⒁曞F形瓶中溶液中溶液顏色的變化,當?shù)蔚阶詈笠坏,溶液顏色發(fā)生明顯變化且半分鐘內(nèi)部不變色即為滴定終點
5、命題角度:滴定管的結構、讀數(shù)及中和滴定原理。
十三、氯堿工業(yè):
1、實驗原理:電解飽和的食鹽水的電極反應為:2NaCl+2H2O 2NaOH+H2↑+Cl2↑
2、應用:電解的離子方程式為2Cl-+2H2O 2OH-+H2↑+Cl2↑,陰極產(chǎn)物是H2和NaOH,陰極被電解的H+是由水電離產(chǎn)生的,故陰極水的電離平衡被破壞,陰極區(qū)溶液呈堿性。若在陰極區(qū)附近滴幾滴酚酞試液,可發(fā)現(xiàn)陰極區(qū)附近溶液變紅。陽極產(chǎn)物是氯氣,將濕潤的KI淀粉試紙放在陽極附近,試紙變藍。
3、命題角度:兩極上析出產(chǎn)物的判斷、產(chǎn)物的性質(zhì)及相關電解原理
十四、電鍍:
。1)電鍍的原理:與電解原理相同。電鍍時,一般用含有鍍層金屬陽離子的電解質(zhì)溶液作電鍍液,把待鍍金屬制品浸入電鍍液中,與直流電源的負極相連,作陰極;用鍍層金屬作陽極,與直流電源的正極相連,陽極金屬溶解,成為陽離子,移向陰極,這些離子在陰極上得電子被還原成金屬,覆蓋在鍍件的表面。
。2)電鍍池的組成:待鍍金屬制品作陰極,鍍層金屬作陽極,含有鍍層金屬離子的溶液作電鍍液,陽極反應:M – ne- =Mn+(進入溶液),陰極反應Mn+ + ne- =M(在鍍件上沉積金屬)
十五、銅的精煉:
(1)電解法精煉煉銅的原理:
陽極(粗銅):Cu-2e-=Cu2+、Fe-2e-=Fe2+
陰極 (純銅):Cu2++2e-=Cu
。2)問題的解釋:銅屬于活性電極,電解時陽極材料發(fā)生氧化反應而溶解。粗銅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種雜質(zhì),當含有雜質(zhì)的銅在陽極不斷溶解時,位于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銅以前的金屬雜質(zhì),如Zn、Ni、Fe、等也會同時失去電子,但它們的陽離子得電子能力比銅離子弱,難以被還原,所以并不能在陰極上得電子析出,而只能留在電解液里,位于金屬活動性表銅之后的銀、金等雜質(zhì),因失去電子的能力比銅更弱,難以在陽極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溶解,所以以金屬單質(zhì)的形式沉積在電解槽底,形成陽極泥(陽極泥可作為提煉金、銀等貴重金屬的原料)。
。3)命題角度:精煉原理及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變化
十六、鹵代烴中鹵原子的檢驗方法(取代反應、消去反應):
1、實驗步驟:
2、若為白色沉淀,鹵原子為氯;若淺黃色沉淀,鹵原子為溴;若黃色沉淀,鹵原子為碘
3、鹵代烴是極性鍵形成的共價化合物,只有鹵原子,并無鹵離子,而AgNO3只能與X—產(chǎn)全AgX沉淀,故必須使鹵代烴中的—X轉(zhuǎn)變?yōu)閄—,再根據(jù)AgX沉淀的顏色與質(zhì)量來確定鹵烴中鹵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
4、加入硝酸銀溶液之前,須加入硝酸酸化中和掉混合液中的堿液方可。
5、用酸性KMnO4溶液驗證消去反應產(chǎn)物乙烯時,要注意先通入水中除去乙醇,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也可用溴水直接檢驗(則不用先通入水中)。
十七、乙烯的實驗室制法:
1、反應制取原理:C2H5OH CH2=CH2↑+H2O
2、液液加熱型,與實驗室制氯氣制法相同。
3.濃硫酸的作用:催化劑、脫水劑
4.注意事項:①乙醇和濃硫酸的體積比為1:3
② 向乙醇中注入濃硫酸;邊慢注入,邊攪拌
③溫度計水銀球插到液面以下
、芊磻獪囟纫杆偕叩170℃
、菰搶嶒炛袝a(chǎn)生副產(chǎn)物SO2,故檢驗乙烯時,一定先用堿液除去SO2,再通入KMnO4或溴水
5.本反應可能發(fā)生的副反應:
C2H5OH CH2=CH2↑+H2O C2H5-OH+ HO-C2H 5 C2H5OC2H5+H2O
C+2H2SO4(濃) CO2↑+2SO2↑+ 2H2O
十八、乙酸乙酯的制備
1、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
2、低溫加熱小心均勻的進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揮發(fā)和液體劇烈沸騰;
3、導氣管末端不要插入飽和Na2CO3液體中,防液體倒吸。
4、用飽和Na2CO3溶液吸收主要優(yōu)點:
①吸收乙酸,便于聞于乙酸乙酯的香味 ②溶解乙醇 ③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分層,觀察乙酸乙酯
5、本反應的副反應:C2H5-OH+ HO-C2H 5 C2H5-O-C2H5+H2O
C+2H2SO4(濃) CO2↑+2SO2↑+ 2H2O
6、命題角度:加入藥品順序、導管的位置、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及考查運用化學平衡提高乙酸乙酯轉(zhuǎn)化率的措施。
十九、醛基的檢驗(以乙醛為例):
A:銀鏡反應
1、銀鏡溶液配制方法: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ml 2%的AgNO3溶液(2)然后邊振蕩試管邊逐滴加入2%稀氨水,至最初產(chǎn)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為止,制得銀氨溶液。
反應方程式:AgNO3+NH3·H2O=AgOH+ NH4 NO3 AgOH+2 NH3·H2O=Ag(NH3)2OH+2H2O
2、銀鏡實驗注意事項:(1)沉淀要恰好溶解
。2)銀氨溶液隨配隨用,不可久置
。3)加熱過程不能振蕩試管
。4)試管要潔凈
3、做過銀鏡反應的試管用稀HNO3清洗
B: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
1、Cu(OH)2懸濁液配制方法:在試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得到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
2、注意事項:(1)Cu(OH)2必須是新制的(2)要加熱至沸騰(3)實驗必須在堿性條件下(NaOH要過量)
二十、蔗糖與淀粉水解及產(chǎn)物的驗證:
1、實驗步驟:在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加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幾滴稀硫酸,將試管放在水浴中加熱幾分鐘,然后用稀的NaOH溶液使其呈弱堿性。
2、注意事項:用稀硫酸作催化劑,而酯化反應則是用濃硫酸作催化劑和吸水劑。
在驗證水解產(chǎn)物葡萄糖時,須用堿液中和,再進行銀鏡反應或與新制Cu(OH)2懸濁液的反應。
實驗探究題精選:
1.某固體混合物可能含Al、(NH4)2SO4、MgCl2、A1Cl3、FeCl3中的一種或幾種,現(xiàn)對該混合物作如下實驗,所得現(xiàn)象和有關數(shù)據(jù)如圖(氣體體積已換算成標況下的體積):
請回答:
(1)混合物中是否存在FeCl2 (填“是”或“否”); ,
(2)混合物中是否存在(NH4)2SO4 (填“是”或“否”),你的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
(3)寫出反應⑤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
(4)請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分析,原固體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質(zhì)為 (寫化學式),不寫計算過程。
(5)把AlCl3溶液加熱濃縮蒸干,不能得到較純的A1Cl3晶體,請你設計一個可行的簡易實驗從溶液中得到較純的AlCl3結晶: 。
答案:(1)否 (2)是 氣體通過濃硫酸減少4.48L (3)A1(OH)3++3H+=A13++3H2O
(4)一定含有A1、(NH4)2SO4和MgCl2三種物質(zhì)
(5)往氯化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濃鹽酸后,再加熱濃縮析出晶體。
2.氯化銅晶體中常含F(xiàn)eC12雜質(zhì),為制得純凈氯化銅晶體(CuC12·2H2O),首先將其溶于稀鹽酸中,然后按下面所示操作步驟進行提純。
已知:
|
氫氧化物開始沉淀時的pH |
氯氧化物沉淀完全時的pH |
Fe3+ |
1.9 |
3.2 |
Cu2+ |
4.7 |
6.7 |
。1)下列物質(zhì)中,最適合作為氧化劑X的是 (填序號)
A.H2O2 B.KMnO 4 C。甆aC1O D.濃硫酸
寫出加入X后發(fā)生反應離子的方程式 。
。2)加入的物質(zhì)Y可以是 ,目的是
(3)某同學利用反應Cu+2H+ Cu2++H2↑ 設計實驗來制取氯化銅溶液。該同學設計 的裝置應該為 。(填“原電 池”或“電解池”)。請在右側方框中畫出 該同學設計的裝置圖,并指明電極材料和 電解質(zhì)溶液。
(4)從CuC12稀溶液中得到CuC12·2H2O晶體,在蒸發(fā)結晶的過程中,為了防止Cu2+的水解,應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A 2Fe2++H2O2+2H+ 2Fe3++2H2O
。2)CuO或Cu(OH)2或CuCO3(2分);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只生成Fe(OH)3沉淀(2分);
。3)電解 (4)加入適量稀鹽酸
3.某化學小組利用實驗室提供的下列試劑:鐵粉、0.1mol·L-1FeCl3溶液、0.1mol·L-1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探究Fe2+ 、Fe3+ 的氧化性、還原性,并對實驗結果加于應用。
(1)根據(jù)氧化還原的有關原理,興趣小組對Fe2+、Fe3+ 的還原性、氧化性提出了如下2種假設:假設一:Fe2+ 既有還原性又有氧化性; 假設二:Fe3+ 具有氧化性;
(2)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描述實驗現(xiàn)象,完成下列表格。
探究內(nèi)容 |
實驗方案 |
實驗現(xiàn)象 |
探究Fe2+具有還原性 |
取少量0.1mol·L-1FeCl2溶液,加入足量新制氯水后,再往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 |
|
探究Fe3+具有氧化性 |
|
|
(3)該興趣小組為說明“Fe2+具有氧化性”,提出了一個反應事實:FeCl2 + Zn = ZnCl2 + Fe
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根據(jù)Fe3+的性質(zhì),該小組用FeCl3溶液腐蝕銅箔制造印刷線路板,離子方程式是: ___
探究內(nèi)容 |
實驗方案 |
實驗現(xiàn)象 |
探究Fe2+具有還原性 |
取少量0.1mol·L-1FeCl2溶液,加入足量新制氯水后,再往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 |
加入氯水后,溶液由淺綠色變黃色,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后溶液變紅色 |
探究Fe3+具有氧化性 |
取少量0.1mol·L-1FeCl3溶液,加入足量鐵粉后,再往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 |
加入鐵粉后,溶液由黃色變淺綠色,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不顯紅 |
答案(2)
(3)Fe2++Zn =Zn2+ + Fe (4)2Fe3+ + Cu=2Fe2++ Cu2+
4. 銅及其化合物一般都具有特征的顏色,例如Cu、Cu2O呈紅色,CuO呈黑色,CuSO4·5H2O呈藍色等。研究性學習小組甲為檢測實驗室的Cu2O試樣中是否含有Cu進行了認真的探究。
Ⅰ.查閱資料:①Cu2O屬于堿性氧化物; ②在空氣中灼燒Cu2O生成CuO;③Cu2O在酸性條件下能發(fā)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Cu2O+2H+=Cu+Cu2++H2O)。
、颍O計實驗方案:
方案1:取該紅色試樣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方案2:取該紅色試樣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觀察是否有殘渣
方案3:稱得干燥坩堝的質(zhì)量為a g ,取紅色試樣置于坩堝中稱得總質(zhì)量為b g,在空氣中充分灼燒至完全變黑,并在干燥器中冷卻,再稱量。如此反復多次直到質(zhì)量不變,稱得最后質(zhì)量為c g。分析數(shù)據(jù),作出合理判斷。
(1)請你評價方案1和方案2。如果你認為該方案合理,請簡述其工作原理;如果你認為該方案不合理,請簡述原因。
。2)方案3中,如果a、b、c的關系符合c= 可確認紅色粉末是Cu2O
Ⅲ.研究性學習小組乙,設計了新的探究方案,裝置如圖所示
。3)簡述新探究方案中,氣體發(fā)生裝置的氣密性如何檢驗(操作、現(xiàn)象、結論):
。4)你認為依據(jù)新方案測定上述紅色試樣成分必須獲得下列哪些物理量:(選填序號)
、偻ㄈ霘錃怏w積;②反應前,紅色試樣+硬質(zhì)試管的總質(zhì)量;③完全反應后紅色固體+硬質(zhì)試管的總質(zhì)量;④實驗前,干燥管(含藥品)的質(zhì)量;⑤硬質(zhì)試管質(zhì)量;⑥鋅粒質(zhì)量;⑦稀硫酸中含溶質(zhì)的量;⑧實驗后,干燥管(含藥品)的質(zhì)量
(5)有人提出,在氫氣發(fā)生器與硬質(zhì)試管之間應加一個干燥裝置,你認為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簡述理由
答案(1)方案Ⅰ不合理,銅和氧化亞銅都能和硝酸生成Cu2+;方案Ⅱ不合理,Cu+在酸性條件下能發(fā)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也生成了銅單質(zhì)。(2)c= (10b—a)(3)關閉活塞,從長頸漏斗向試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內(nèi)液面高于試管內(nèi)液面,靜置后若漏斗內(nèi)液面不下降,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液面下降,則裝置漏氣
。4)②③⑤(5)需要 反應后,應讓銅粉在氫氣流中冷卻,如沒有干燥管,銅粉將吸濕。
5.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在做銅與濃硝酸、稀硝酸反應實驗時發(fā)現(xiàn):“相同質(zhì)量的銅分別與等體積且足量的濃硝酸、稀硝酸充分反應后,前者溶液顏色是綠色的,后者溶液的顏色是藍色的。”
(1)一種觀點認為:這可能是Cu2+濃度差異的結果,你同意這種看法嗎?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種觀點認為:溶液呈綠色是銅與濃硝酸反應時產(chǎn)生的NO2溶于過量濃硝酸顯黃色,加上和藍色的硝酸銅溶液混在一起,使溶液呈綠色。為了驗證推斷是否正確,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設計了三種方案進行驗證:
、偌淄瑢W方案:將盛綠色溶液的試管加熱,看是否有紅棕色氣體產(chǎn)生。
你認為甲同學的方案是否妥當?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學方案: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得氧氣,并把氧氣通入綠色溶液中,觀察其溶液是否變藍色。請用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反應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郾瑢W方案:在通風櫥內(nèi),將一根下端彎成螺旋狀且可抽動的銅絲插在盛有足量濃硝酸的試管甲中,立即可觀察到試管中充滿紅棕色的NO2氣體。將氣體經(jīng)導管通入到傾斜的另一支盛有淡藍色Cu(NO3)2試管乙中,隨著實驗進行,試管乙中的溶液藍色加深,很快又變成綠色,繼續(xù)通入NO2,綠色保持不變,向上抽起銅絲,使反應停止。寫出銅與濃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軓沫h(huán)保的角度看,你認為三個方案中最好的是哪一個?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不同意 銅片質(zhì)量相同,溶液體積相同,生成的銅離子濃度相同
(2)①不妥當,硝酸是過量的,加熱過程中因為硝酸的分解也會產(chǎn)生二氧化氮,應當通過觀察其溶液是否變藍色來加以驗證②4NO2+2H2O+O2===4HNO3
③Cu+4H++2NO===Cu2++2NO2↑+2H2O ④乙 乙方案中沒有有毒氣體產(chǎn)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