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新人教教案:《咬文嚼字》(二)

新人教教案:《咬文嚼字》(二)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08-30 21:53:46

[標簽:教案]

 

    三、感知課文內(nèi)容,積累重點詞語

    學生瀏覽課文,畫出下列詞語:1.援例    2.錙銖必較    3.斟酌    4.鏃  詞藻7.蘊藉    8.付梓    9.尺牘    10.陳言務去

    請同學們借助工具書準確掌握上述詞語的音、形、義。

    四、閱讀全文,理清整體思路

    學生為各自然段標號,分組討論。

    教師明確: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舉例說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關系。共有三個例子,分別從不同角度論論述。

    第二部分,運用正反對比論證語言要想跟著情感走,就要"惟陳言之務去".這一段共有兩個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論證"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礎上,指出只有"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美".五、研習作品1.學生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思考:課文第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間什么關系?

    學生討淪。

    教師明確:第一部分:用三個例子。分別從不同角度舉例說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關系。

    第一段,第一個例子,體會"你這"與"你是"兩種句式的區(qū)別。(學生討論,試組一些句子,逐個體會,再看課文中的論述。)教師明確:從表面上看,兩個句子的區(qū)別只有一個字,但表達效果不大相同,初步說明文字與思想是有關系的。另外,文章從一個例子引入正題,使得作者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第二段:又舉了《水滸傳》和《紅樓夢》里的例子,對"你這"句式進行進一步推敲(讓學生朗讀課文)教師明確:這一段從表面上看是在辨析"這"與"是"的區(qū)別,為下一部分引出作者觀點作必要鋪墊。

    步推。

    第三、第四段,論述了咬文嚼字的真正內(nèi)涵,并以《史記》為例。指出要重視思想和情感的需要。

    以上三個層次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

    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部分。

    思考:課文笛二部分與第——部分之間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第二:部分是在課文第一部分的基礎之上具體談作法。

    第五段?舉"推敲"的例子論證"煉字"要注意思想情感。并指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六段,指出"煉字"的難處在于字義的把握,尤其是它的聯(lián)想意。

    第七段,從反面論證聯(lián)想的誤區(qū)。即所謂"套板反應".如果說第一部分是在講述"咬文嚼字"的內(nèi)涵及為什么要"咬文嚼字",那么第二部分則主要淪述如伺"咬文嚼字",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要避免哪些問題。

    2.學生朗讀課文第三部分。

    思考:課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強調(diào)的是什么?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課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在前兩部分論證的基礎上,指出了閱讀與寫作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標——一"達到藝術的美",并進一步強調(diào)為了達到此目標應養(yǎng)成的習慣——"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

    4.學生討論:本文的中心淪點是什么?

    A.必須"惟陳言之務去"

    B.推敲文字是為-廠語句通曉漂亮

    C文學是艱苦的事D.無淪閱讀或?qū)懽,都必須?mdash;—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教師明確:答案應為D.

    C基未切入正題,B項不是本文要闡述的主要問題,A項是推敲文字的具體方法,只有D項是作者反復淪證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

    六、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1.如何評價"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和情感"這種觀點?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作者在文中反復強調(diào)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系,是從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實質(zhì)。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徑,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咬文嚼字"應先從思想感情人手,以表達最恰當?shù)乃枷敫星闉樽罱K目的,再去進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文學借文字表現(xiàn)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練。".

    七、布置作業(yè)

    1.讀課文。仔細體會作;旨的創(chuàng)作主張。

    2.積累重點詞浯。

    3.從學過的文字中,舉一兩個例子說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收藏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tre972.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