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學家們的失誤(二)
來源:網絡來源 2009-08-30 11:29:50
思想僵化,就這樣給愛因斯坦造成了令人遺憾萬分的倒退和失誤,許多人當時都認為“這是一個悲劇——因為他從此在孤獨中摸索前進,而我們則失去了一位領袖和旗手”。大科學家愛因斯坦這令人痛心的失誤。對我們是多么珍貴的啟示啊!
門捷列夫的黑點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是化學領域里的一項革命性發(fā)現。以后:門捷列夫也曾想進一步弄清元素的性質隨原子量增加呈周期性變化的原因,但是由于他的思想未能從元素不能轉化、原子不可分割等形而上學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因而到19世紀末人們發(fā)現了放射性元素和電子的存在,為揭開原子從量變到質變內幕提供了新的實驗依據之時,他不僅不能利用這些新的科學實驗成果進一步發(fā)展他的周期律學說,相反,卻極力否認原子的復雜性和電子的客觀存在,竭盡全力去進行反對。他說,承認電子存在不但“沒有多大用處”,“反而只會使事情復雜化”,“絲毫不能澄清事實”。放射性的發(fā)現明明表明元素是可以轉化的,他卻說“我們應當不再相信我們已知的單質的復雜性”,“應當消除任何相信我們已知單質復雜性的痕跡。”并宣布:“關于元素不能轉化的概念特別重要”,“是整個世界觀的基礎”。
然而化學家們正是在19世紀末放射性和電子等一系列偉大發(fā)現的基礎上,一步步揭示出了元素周期律的本質,揚棄了門捷列夫的原子不可分和元素不可轉化的陳舊觀念,根據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合理內核,制定出了新的元素周期律。在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基礎上誕生的元素周期律新理論,比門捷列夫的理論更具有真理性。它揭示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順序是按原子中的質子數排列的。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原子的質子數增加,這時一般地說中子數也增加。質子數和中子數總合起來表現為原子量的增加。但實踐證明,并不是有多少種元素就有多少種原子。一種元素中有含中子數多的同位素,也有含中子數少的同位素。元素的原予量是同位素的平均數。這里的所謂質子數,就是原子核外圍的電子數,也就是原子核的電荷數,即原子序數,從而,解決了門捷列夫解決不了的問題。但這些探索元素周期律后來獲得的成果,都被門捷列夫在反對放射性發(fā)現和電子存在中喪失了。
僵化思想,就這樣使大化學家門捷列夫在探索元素周期律奧秘的前進道路上走向了倒退,喪失了應該根據新的科學實驗成果發(fā)展元素周期律的良機,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啟示。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