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效應”進行班級工作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08-29 12:37:52
巧用“心理效應”進行班級工作
我們擔任多年任班主任,在工作中有意識地應用心理學原理于班主任工作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光環(huán)效應”
一個班主任,不論年齡大小、資歷深淺、學歷高低,在學生面前都會罩上一層光環(huán)。班主任應充分利用學生對光環(huán)產(chǎn)生的敬愛感、信賴感和服從感,搞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的光環(huán),不是刻意制造的。它是由班主任的品格、才能、知識、感情、行為、儀表等因素造就的。
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是學生的表率楷模,事無巨細,都應著意檢點。衣履不整、鄰里不睦、酗酒滋事、粗言穢語、辦事不公等等,都會有損光環(huán),為教育工作帶來潛在的惡劣影響。
中小學生往往喜歡模仿班主任的談吐、字跡、服飾,愛其所愛,憎其所憎,對班主任所教學科入迷地學習等等。因此,班主任要充分運用光環(huán)效應搞好班級工作。
二、活用“金香蕉效應”
某企業(yè)的工程技術(shù)人員解決了重大技術(shù)難題,老板欲對其獎賞,恰身邊無物,便順手將身旁一只香蕉遞給對方,以示嘉獎。“金香蕉效應”即源于此,其遵循的原則是,獎勵不在多,要重在及時。雖然“獎”額有限,但“獎”價無限。
班主任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成績,都要及時獎勵,以示對其肯定和重視。班主任的鼓勵,可以揚起學生自信的風帆。學生對班主任的贊許或表揚,一般都是非常在意的,因為這體現(xiàn)出班主任對學生的關(guān)懷愛護,表示出對學生價值的認可。
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應不吝嗇贊語,激發(fā)學生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使之不斷進步。
班主任在班級活動中,凡設(shè)獎的,應及時兌現(xiàn)。那怕是一紙獎狀、一張賀卡,學生都會感到成功的喜悅。班主任應順其自然,抓住機遇,盡量滿足學生對榮譽的渴求。學生的成績、優(yōu)點,都要及時肯定,推薦、宣傳;钣“金香蕉效應”,是搞好班級工作的一個秘訣。
三、重視“置換效應”
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喜好憎惡,有時盡管不直接表露,但仍會通過間接形式表現(xiàn)出來。心理學謂之“置換”。
班主任懂得了置換原理,就可以通過觀其言,察其行,從學生置換的言行中,洞察其內(nèi)心的變化。
如其生突然不交作業(yè),上課不專心,應考慮到該生學習有困難或?qū)處熡幸庖;平時很和氣的學生突然與他人爭吵斗毆,或許是生活、學習、家庭有不如意的地方;有的學生出走,應想到該生在家庭、班級中缺少關(guān)懷友情;坐前排的學生,一反常態(tài)要換到后排,是否對同桌或教師有意見……。
學生的這些外在表現(xiàn)形式,是內(nèi)心一系列矛盾沖突的一種“置換”表現(xiàn)。班主任熟悉了置換原理,就可以增強預見性,防患于未然,取得班級工作的主動。
四、珍惜“參與效應”
“參與”是民主管理的有效方法。“參與”讓學生體驗到當家作主的自豪感,這就能夠發(fā)揮主人翁精神,提高工作學習的積極性。
班主任班級計劃交給大家討論后再執(zhí)行,發(fā)動學生獻計獻策,提合理化建議,能大大地調(diào)動其積極性。通過參與討論,學生會感到班主任對他們的信任尊重。因此,會顯得通情達理,積極擁護集體決議。
學生的態(tài)度就會遵從“服從—→同化—→內(nèi)化”的過程變化。班干部的任免、班級活動的組織實施、三好學生的評選等,都應讓學生參與決策。這是民主之需,也是心理之需。
只要珍惜“參與效應”,班主任的意圖計劃才能得以順利貫徹執(zhí)行,班級管理目標就能圓滿實現(xiàn)。
五、謹記“代位刺激”
在人際交往中,要建立聯(lián)系并使聯(lián)系成功,其重要技巧是“盡可能方便地為人接受”。有人言,夸贊女士,不如夸贊她的寶貝;奉承小姐,不如贊賞她的寵物。實際上,這就是社會心理學上的“盡可能方便地為人接受”的“代位刺激”。
女士的寶貝、小姐的寵物,是其自身擴大的一部分,是她們自身的一種“替代”。刺激這些擴大了的“局部”,就可以達到刺激全面的目的。
班主任在工作中,充分利用“代位刺激”激勵學生,可以收到立竿見影之效。學生的字寫得好、作業(yè)整潔、對人和氣、尊重師長、辦事認真、衣飾得體、愛好廣泛、一技之長等等,都可以視作學生自我的替代、擴大。
對其真誠地給予贊揚和肯定,學生會感到自我價值的存在,因此會成為學生進步的動力。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要謹記“代位刺激”,并充分應用。
六、把握“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又稱近因效應。班級工作中,最易出現(xiàn)亂子的是期初、期末和畢業(yè)前夕。此時學生思想上的弦松弛,斗毆、爭吵、偷盜、損壞公物、沖撞師長等,多在此時出現(xiàn)。根據(jù)首因效應,個人依據(jù)近期表現(xiàn)作出評價,而淡忘前期表現(xiàn)。
作為班主任,可對學生講清此原理,提醒他們注重期末和畢業(yè)時自身的表現(xiàn),約束言行,不得功虧一匱;尤其告誡學生要把身我表現(xiàn)與鑒定、升學、就業(yè)等實際聯(lián)系起來,不可因一念之差而將一期、一年或幾年苦心塑造的個人形象毀損。
個人如此,班級也一樣。期末年終,班集體的紀律、學習、衛(wèi)生、團結(jié)等,都要*全班學生自覺維護。利用“首因效應”讓學生明白站好最后一班崗,某種角度講遠勝過平日的“苦心經(jīng)營”。班主任工作中注意了這一點,可以大大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班主任自覺學習,應用心理學原理,可以使班級工作少走彎路,減少失誤,克服盲目性。當然,在實踐中,班主任工作并無定法,若定要比著箍箍去套雞蛋,無異于刻舟求劍。古人云“時不與法俱在”。工作中,我們只要遵循時變法亦變的原則,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