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化學重要題型復習方法
來源:網(wǎng)絡來源 2009-08-27 18:49:52
在高考復習中,我們不僅要將書本上的知識一章一節(jié)的復習到位,也要針對重要的題型進行歸納總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已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因此本文以高考中的重要題型為例,探討在高考復習中,各種題型的特點與訓練方法,以提高復習效率。
題型一:選擇題
1.高考選擇題的特點:
。1)難度基本持平。
。2)題目靈活,能力要求高。
(3)新題少,傳統(tǒng)題多。
。4)強調取材于書本之外但又聯(lián)系緊密的知識。
。5)重視化學知識在生活、環(huán)境、材料、化工生產(chǎn)等方面的應用。
。6)以考查基本概念和理論為主,只有少數(shù)涉及元素化合物、有機、實驗、計算等知識。
。7)計算題少,且主要不是考計算,而是借助計算題考查其它知識。
2.選擇題訓練方法:
。1)重中之重是化學概念和理論部分。包括:氧化還原、離子反應、物質的量、速率與平衡、電解質、膠體、電化學、反應熱等。努力克服困難,全部內(nèi)容一一過關。
。2)計算、有機部分在選擇題中出現(xiàn)的少,好多舊題完全不練。
。3)認真研讀教材,關注物質的俗名、用途,關注生活、生產(chǎn)、環(huán)境、科技。
。4)選擇題訓練時要把準確率放在第一位,努力培養(yǎng)好習慣,好節(jié)奏。做題不要快,審題要細致,四個選項一一弄懂,爭取少失分。平時訓練少用排除法,少猜答案。
(5)要求學生在訓練中總結自身弱點,逐一設法改進。
(6)選擇題得滿分是每一位同學的唯一目標,不管他現(xiàn)在的水平是高或是低。
(7)加強讀題訓練。
。8)重視每一次練習后的反思和糾錯。
題型二、物質結構、周期表的應用題。
1、高考物質結構、周期表應用題的特點:
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是歷年必考內(nèi)容,考查主要包括根據(jù)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或性質推測未知元素;根據(j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測未知元素;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規(guī)律;化學鍵和化合物的類型;對化學鍵的理解及表示;化學鍵與晶體的熔沸點等?疾樵厥乔20號元素或主族元素。
2、物質結構、周期表的應用題的訓練方法:
。1)、重中之重是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及元素位、構、性的關系。
。2)、要求學生熟記前20號元素、各主族元素的名稱和元素符號。
(3)、歸納:短周期常見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及位置關系、原子序數(shù)關系;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特點;化學鍵的類型、晶體類型及其關系,典型晶體的結構特點等。
(4)、元素周期律與周期表結合的表現(xiàn)。
。5)、常見物質的組成和性質表現(xiàn)。
。6)、規(guī)范電子式、結構式等化學用語的書寫。
2007年全國理綜I第26題.(15分):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號元素,已知:
①W的陽離子和Y的陰離子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排布,且能形成組成為WY的化合物
、赮和Z屬同族元素,它們能形成兩種常見化合物;
、踃和Z屬同一周期元素,它們能形成兩種氣態(tài)化合物;
、躓和X能形成組成為WX2的化合物;
、軽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們能形成組成為XY2的化合物。
、臰元素是;Z元素是
、苹衔颳Y和WX2的化學式分別是和
⑶Y和Z形成的兩種常見化合物的分子式是和
、葘懗鯴和Z形成的一種氣態(tài)化合物跟WZ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006年全國理綜II第26題.(9分):X、Y、Z和W代表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四種短周期元素,它們滿足以下條件:
①元素周期表中,Z與Y相鄰,Z與W相鄰;
、赮、Z和W三種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17。
請?zhí)羁眨?br />
。1)Y、Z和W三種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理由是;
。2)Y是,Z是,W是;
。3)X、Y、Z和W可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8∶2∶4∶1。寫出該化合物的名稱及化學式。
2006年全國理綜I第27題(15分):已知X、Y、Z都是短周期的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X原子的電子層數(shù)與它的核外電子總數(shù)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的三倍,Y和Z可以形成兩種以上氣態(tài)化合物,則
(1)X是,Y是,Z是。
。2)由Y和Z組成,且Y和Z的質量比為7︰20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分子式)是。
。3)由X、Y、Z中的兩種元素組成,且與X2Z分子具有相同電子數(shù)的兩種離子是和。
。4)X、Y、Z可以形成一種鹽,此鹽中X、Y、Z元素的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4︰2︰3,該鹽的化學式(分子式)是。
以上各題均為典型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結合的題型,很具有代表性。
題型三、無機推斷題
1、高考無機推斷題的特點:
無機框圖題屬于學科內(nèi)綜合題,常常把元素化合物知識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的內(nèi)容融為一題,因此具有知識跨度大、綜合性強、思維容量大等特點,能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2007年高考中雖然沒有著這中題型,但絕對不能忽視。
2、高考無機推斷題的訓練方法:
(1)解讀題意:對題中所敘述的內(nèi)容要讀全讀懂,明確已知和要求。
(2)篩選信息:對題中的信息要進行篩選并迅速記憶。剔除無用信息,圈定有用信息的最小范圍。
(3)尋找突破口:根據(jù)題干和框圖尋找突破口是解框圖題的關鍵所在。突破口就是某些物質的特殊的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特殊的反應、特殊的現(xiàn)象、相關信息處理后的焦點等。
(4)歸納常見物質、常見反應的“特征”。
(5)規(guī)范作答:理清題意,明確要求,規(guī)范答題,注意答題的準確性
題型四:有機推斷題
在高考《考試說明》中要求:綜合應用各類化合物的不同性質進行區(qū)別、鑒定、分析、提純或推導未知物的結構簡式。有機推斷題是中學化學習題中常見的重要題型,又是歷年高考題中的“重頭戲”。此類題目知識綜合性強,涉及面廣,題型新穎靈活,解題能力要求高,但許多題目只是起點高,落點低,仔細分析很容易得到答案。
1、有機推斷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
(1)根據(jù)某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推斷同分異構體的結構;
。2)根據(jù)相互轉變關系和性質推斷物質結構;
。3)根據(jù)反應規(guī)律推斷化學的反應方程式;
(4)根據(jù)物質性質和轉化關系推斷反應的條件和類型;
(5)根據(jù)高聚物結構推斷單體結構;
(6)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斷物質;
(7)根據(jù)有機物用途推斷物質。
2、有機推斷題的訓練方法
。1)碳原子的結構特點和成鍵特點。
。2)官能團的性質及其衍變關系。
。3)有機反應類型歸納。
(4)重要有機實驗復習。
(5)推斷方法歸納與訓練,突出比較的作用。比較變化前后物質組成和結構上的變化,確定反應發(fā)生的位置和類型。
。6)規(guī)范有機物結構簡式、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題型五:化學實驗題
1、高考實驗題特點:
。1)實驗題素材簡單明了,表現(xiàn)在實驗目的、原理、步驟均比較簡單明了。
(2)追求問題有新意,原創(chuàng)題居多。
。3)側重考查實驗基礎,難度不大。
(4)儀器、操作是主流。問題靈活,死記硬背的學生肯定答不好。
。5)實驗設計或實驗評價是熱點。
2、實驗題訓練方法:
。1)化整為零,注重基礎,注重細節(jié)。
。2)注重比較分析,注重歸納。
。3)強化實驗設計訓練,要求學生根據(jù)實驗目的,設計裝置、儀器、試劑、步驟、現(xiàn)象、結論等實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把所掌握的實驗知識活學活用的能力。
。4)注重實驗評價的訓練。
(5)關注新考法,新動向,善于借鑒。
。6)重視培養(yǎng)學生設計對照實驗,控制實驗變量的能力。
當然,我們的復習始終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只有讓學生自己去做,錯了自己去思、去悟、去總結,這樣才能對知識有一個內(nèi)化的過程。在總復習階段就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完成這個任務。現(xiàn)在普遍存在,白天所有的課都安排滿,都是老師在上課,白天上不完,晚上再上,老師深怕學生不懂、不清,按老師的意愿盡量講,講清各種類型,講盡各種方法,對題目是包解、包評,好象講得越多越好,其實不然,學生內(nèi)化的時間被擠占,他只是迷迷糊糊地接受,結果一到考試,似是而非,答非所問。只有我們老師少講、精講,學生精練、多思、多悟,把問題想明白,才能避免考試犯錯誤。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