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越有錢越摳門(二)
2009-08-27 15:15:08網(wǎng)絡資源
他們或是政界聲名顯赫的要人,或是好萊塢炙手可熱的明星。在我們的印象中,他們衣著光鮮,香車豪宅,估計消費起來也是落落大方,一擲千金。
在每個階段,人都有一定的心理能量需要釋放,弗洛伊德稱其為“利比多”。當兒童在經(jīng)歷某階段的人格發(fā)展時,耗盡或滯留太多的利比多,就會導致成人后自我沒有足夠的能量維持正常的心理機能,會表現(xiàn)出那個階段的某些特征。那么,一個吝嗇的人,是成長中哪個階段出了岔子呢?
從1~2歲到3歲左右,是孩子開始大小便訓練的階段。這一階段,肛門是敏感區(qū),稱為“肛門期”。當這一階段發(fā)展過度,如沒有養(yǎng)成規(guī)則的大小便習慣,成人后就會形成邋遢、不拘小節(jié)、過分慷慨的行事風格。但如果發(fā)展不足,如父母對其大小便訓練過于嚴格,動輒加以呵斥,那成人后就會刻板拘謹,固執(zhí),自我苛求,還有個表現(xiàn)就是吝嗇了。
只有錢讓他感覺安全
孩子在幼兒時期進行排便訓練的時候,就是控制感培養(yǎng)的開始?刂聘械膩碓粗饕莾煞矫妫皇峭獠可鐣囊(guī)范、約束,另一種就是自己內部的自我控制。但外部控制感和內部控制感是此消彼長的過程。如果家長對孩子排便訓練控制過嚴,直接后果就是孩子的自我控制感缺失。
對于洛克菲勒、布什、史都華等人來說,雖然已經(jīng)功成名就,家財萬貫,但兒時自我控制感的缺失,使得他們在成人后依然缺乏安全感。因為他們潛意識中會擔心,自己擁有的一切隨時都可能失去,不受自己意愿的控制。例如國會政策、觀眾口味等等,這都是個人所掌控不了的。雖然“錢財乃身外之物”,但對他們來說,這“身外之物”的意思是:如果你不好好看管,它們隨時都會跑到別人的口袋里去。于是他們會近乎偏執(zhí)地想控制每一分錢的流向,讓人覺得“越有錢越摳門”。
洛克菲勒和史都華都是窮出身,錢對他們來說除了能夠體現(xiàn)身價,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安全感。布什雖然出身在石油世家,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但政壇上面臨著外有恐怖襲擊,內有黨派之爭的困境,在金錢上尋求安全感的補償便顯得可以理解了。為了彌補兒時缺失的控制感和增強成人后的安全感,這些富豪、政要、巨星都對金錢斤斤計較,甚至落下“吝嗇”的口碑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