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中作文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孔子經(jīng)典名句孔子經(jīng)典名言語錄

名人名言:孔子經(jīng)典名句孔子經(jīng)典名言語錄

2009-08-26 11:29:41高考網(wǎng)

  孔子經(jīng)典名句孔子經(jīng)典名言語錄(注釋)

  學而時習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王肅注:“誦習以時,學無廢業(yè),所以為悅。”王釋“學”與“習”為一義,似專指誦讀。但孔子教人學“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誦習”僅是“一端”(見劉寶楠《論語正義》);寿┦“時習”說:“凡學有三時。”一指年歲,二指季節(jié),三指晨夕。近人蔣伯潛認為“學是知新,習是溫故”(《十三經(jīng)概論》)。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孔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論語·里仁》:“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義相同。意為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盡其所有余也。”(《論語集注》)又釋:“事難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謹。”(《朱子語類》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韓詩外傳》、《說苑·雜言》等篇都有孔子語子路“慎言不嘩”的記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惘。鄭玄注:罔,猶罔罔無知貌。“殆”有兩義:一為危殆,疑不能定。一為疲殆,精神疲怠無所得。當從前解。此句可與“溫故而知新”章合參。近人楊樹達注:“溫故而不能知新者,學而不思也,不溫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學也。”(《論語疏證》)孔子首倡學思并重,對孔門弟子有很深影響。如子夏言博學近思,《中庸》言博學慎思,都認為學思不可偏廢。

  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雍也》:“孔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按字義,文,文采;質(zhì),質(zhì)樸;彬彬,雜半之貌。南宋朱熹《論語集注》:“言學者當損有余,補不足,至于成德,則不期然而然矣”。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禮,有質(zhì)有文。質(zhì)者,本也。禮無本不立,無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謂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xiàn);“質(zhì)”,指內(nèi)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內(nèi)在品格,同時又能合乎“禮”地表現(xiàn)出來,方能成為“君子”。文與質(zhì)的關系,亦即禮與仁的關系。于此一則體現(xiàn)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則反映了其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于文,亦不主張偏勝于質(zhì);當不偏不倚,執(zhí)兩用中,而做到過點且屬不易。“孔子曰:‘虞夏之質(zhì),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勝其質(zhì);殷周之質(zhì),不勝其文;文質(zhì)得中,豈易言哉?”(《禮記·表記》)

[標簽:名人名言]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wǎng)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