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制勝——高考文言文閱讀解題技巧3
來源:高考網(wǎng) 2009-08-22 18:40:47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2、天下苦秦久矣。
“苦”是形容詞。1句中的“苦”處在謂語的位置上,后面接了賓語“其心志”。我們知道,形容詞是可以充當謂語的,如“江水綠了”、“楓葉紅了”,但前提是后面不能接賓語。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可以理解為“使其心志苦”。2句中的“苦”情況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為“以秦為苦”,或“苦于秦”,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所謂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完全是根據(jù)翻譯的情況來定義的。1、2句中的“苦”也可分別翻譯為“折磨”和“仇恨”,則就是一般的“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了。
文言虛詞是公認的難點。近年來高考對文言虛詞的考查數(shù)量減了又減,但許多考生仍然摸不著頭腦。其實,文言虛詞比實詞更具有規(guī)律性。我們知道,文言虛詞都是由實詞演化而來的,所謂“實詞虛化”,就是這個道理。例如“之”,最初是一個動詞,“走路”的意思,后來虛化了。在文言文閱讀中,怎樣鑒別它是實詞還是虛詞呢?關鍵還是看它在句子中所處的位置。
例句:1、吾欲之南海。2、鄭商人玄高將市于周,遇之。
1句中“之”處在謂語的位置上,后面接賓語“南海”,因此它是動詞。2句中“之”處在賓語的位置上,前面有謂語動詞“遇”,因此它是代詞(在文言文中,代詞是屬于虛詞的)。
虛詞和實詞較容易鑒別,但虛詞里的代詞、助詞,介詞、連詞,等等,又該怎樣鑒別呢?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