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綜沖刺指導:梳理主干知識重視?碱}
2008-05-04 14:02:10騰訊教育
主持人:各位騰訊網(wǎng)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騰訊嘉賓聊天室,離高考只剩下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我們如何安排自己的復習時間、如何在考場上發(fā)揮出自己的水平,這恐怕是大家最關心的事,今天我們就請來了精華學校的三位老師。首先我先介紹一下三位老師。首先是尚友碩老師,是精華學校政治主講教師;女老師是張習志老師是精華學校地理主教教師;最后一位是劉志強,是精華學校歷史主講老師。
高考政治復習沖刺計劃
尚友碩:那我先說,據(jù)我們政治學科來說,最后這一個月的時間其實也很重要,對于考生來說這一個月的時間提高成績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這一個月的時間具體怎么安排呢,我自己感覺通過這幾年高三的教學,總結出最后一個月應該抓好這幾個方法:首先第一個,我們每一位考生的手中都有北京市發(fā)的考生說明,在考生說明當中對于這些政治學科,從考試的要點、知識點,以及到命題的思路、方向都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所以第一方面我認為考生首先把考試說明用好,在最后一個月的時間很多學生會提這樣一個問題,說我們是不是還需要看知識?需要回歸課本,第一方面可以結合這個問題來看,我認為一定要回歸知識。
當然我們回歸知識剛才提到了考試說明怎么回歸呢?第一個方面應該利用好考試說明來回歸知識,考試說明當中有知識點的明確規(guī)定,考生可以利用考試說明當中這些知識要點,可以從經濟、哲學、政治三方面全面的梳理知識,千萬不要犯一種錯誤,不能說現(xiàn)在要看知識,就是把高中的五本書放一起看一遍,其實這是沒有效果的。
我們要想提高對知識的把握,那就要按照考試說明中的要點來回歸知識,通過考試說明當中的要點,我們可以檢驗自己,到底在知識方面的把握還有哪些問題,我們回歸知識應該是去回歸那些我們存在問題的知識,高考當中容易考到的主干知識,而不是從頭到尾瀏覽知識,那種效果就沒有意義了。
這是從考試說明這個角度來說回歸知識,我覺得這是考生在這一個月中首先要做好的事情,畢竟政治高考不管是以什么形式來命題,萬變不離其宗,它的知識是永遠不會變的,所以我覺得第一方面是回歸知識,用好考試說明二者好好的結合,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現(xiàn)在我們都經歷了一?荚,我們北京市一?荚囈呀浗Y束了,大家對于一?荚嚩加凶约旱恼J識,通過一?荚嚱o同學們帶來一個信息,也就是說到底我們在一模考試之后,我們在做題當中還存在什么問題,其實現(xiàn)在的學生都會有一個疑問,說我們這段時間一方面要看書,要回歸知識,另一方面我們要做題,但是要做什么題?做多少題,這是目前學生問得比較多的。
通過這幾年教學,在最后這段時間的確我們要做題,但是這個做題不是以數(shù)量為標準,不能說我做得題越多,效果就越好,其實往往適得其反。
我們精華學校的老師講過一句話我覺得特別經典,如果現(xiàn)在讓考生做大量的題會導致這樣的情況;第一,大量的去做會做的題,反而使考生越來越遲鈍,效果越來越差,如果大量做那些不會做的題,難題。效果會使考生失去高考的信心,所以從做題的角度來說,第一個方面應該是選做題,最主要的選題方向應該還是結合北京市的高考,首先應該把握好題,從05、06、07三年北京市高考文綜題這個政治部分,首先考生應該很清晰的去把握,因為它畢竟體現(xiàn)了高考的趨勢,一個命題的方向,必須要把這一點把握好。不要認為05、06、07年的高考題都過去了,08年不會出現(xiàn),原題是不會出現(xiàn),但是它的方向以及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在這幾年都會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第二個認真的研究我們一?荚嚴锏念},大家都知道北京市一模考試題非常重要,因為每年報考志愿很大程度要依靠一模考試的分數(shù),所以在一?荚嚨拿}上,各區(qū)都是科學的、合理的,所以還要結合一模考試的題。
比如說找到自己在做題當中到底存在什么問題,就一?荚嚩裕}的難度,各區(qū)應該是合理的,到底哪個區(qū)更貼近高考題呢?其實哪個區(qū)的題都是科學的、合理的,所以我們要研究我們做過的題,找到自己在做題當中到底有哪些問題,不管是知識問題還是思維方法問題,應該在最后一個月的時間當中解決自己做題的問題,找到自己的知識問題,我們通過落實回歸課本來解決。
如果是思維方法的問題,那就要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來改變自己的方法,對于考生這是很重要的。
第三個方面,老師會發(fā)很多的題目,我也聽很多同學講過,這個區(qū)的那個區(qū)的卷大批的發(fā)給學生,他自己也會買很多的題來做,其實這種效果不一定好,對于考生來講,他要針對自己的問題去選做題,這點對考生來說很關鍵,很重要。
不要認為說這個題我做了,其實做題的目的是什么呢?有的考生根本沒有搞清楚做題的目的,就盲目的做題,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最后一段階段從做題的角度來講,要符合高考思路來做題,找到自己的問題,解決問題去做題。
我覺得應該有兩個目的性,第一個是應對高考第二個是解決自身的問題,這樣去選擇,那些對于自己最有效、最合理的題來做,這是從做題這個角度。
主持人:剛才尚老師把最后一個月的政治復習題提了這么幾條,第一要抓住考試說明回歸課本,第二個要重視模考題,從模考題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找到高考的規(guī)律。第三點就是要有重點的去做題,針對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通過做題來克服它們,我想很多學生聽了尚老師的解答對于政治復習應該有數(shù)了,接下來請張老師談談地理方面的最后一個月應該怎么安排時間。
高考地理沖刺復習安排
張習志:應該說高考是一個基礎、思維還有心態(tài)三合一的考察,所以它不像同學想象中那么可怕,但是它也不容易突破,所以我們要想成功的突破這一次,我覺得就是這三方面,基礎、思維、心態(tài),我也想從這三方面跟大家談談。
關于基礎可能大多數(shù)同學在文綜這塊有這個感覺,一說地理就難。為什么地理難?我看了同學們,覺得地理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理的綜合性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有的可能自然地理學得好,覺得地理挺簡單的,等到人文的時候就傻了,有這種感覺,其實老師也會有這種感覺。有的東西同學答題的時候就覺得這是政治題還是地理題就有這種疑問,有的同學是人文學得挺好,老百姓說了“白話”白話多了就能得分,但是像文科好的同學在學人文地理的時候就覺得比較難,所以我想覺得地理難的同學就在于這塊,但是話說回來不是我教地理我覺得地理難,因為咱們要看一下文綜學得好的同學,其實地理學好了是拉分的科,你就覺得一通百通,不是像同學想象的一樣,文科必須要記憶力好,其實在地理這科這個問題不是很明顯。
包括我自己教地理,很多東西我都沒有背,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沒那么好了,真正背的話肯定背不下來,就是怎么去學,所以各有各的方法,這也就是基礎和思維這塊。
因為自然地理偏于理科,那么做自然地理應該怎么做,我要把這個東西記下來,就像記公式,那你做自然地理也肯定要把這個做下來,不是說把它背下來,我覺得記和背不是一個概念。我經常跟學生說的就是,你做自然地理這塊題目,你要達到什么樣的程度,你要形成一種條件反射,你看到這個東西,你就想到我要用什么方法去解決。他要達到這樣的程度,比如說像地球運動這塊,地球運動塊很多同學都覺得是個難點,地球想象不出立體的,我覺得地球就是個平面了,他忘記了地球是個立體,像這塊的題怎么做,可能很多同學都非常憷頭,其實說白了很簡單,涉及地球這塊,歸根到底就是日照圖,他可能把日照圖給你變化了,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你要從晨昏線上找東西,通過晨昏線你能判斷出日期、能夠確定時間,其實地球運動這塊考的東西無外乎就是這幾方面。當然到具體的題目再看,比如問你太陽高度,你要想緯度距離,要問你晝夜你要看怎么劃分,這些都有相關的規(guī)律。
最多的像晝夜我跟同學總結了6條,有的不是很多,這個記憶量是非常非常少的,就這么幾條規(guī)律你記住了這部分的題目都能拿下,我覺得大家掌握了也是一樣。
這是自然地理,你要跟這個題目形成一個條件反射,看到題目想到規(guī)律,你要知道用什么藥治這個病。
但是到了人文地理就變了,我們現(xiàn)在總強調可持續(xù)發(fā)展,你腦袋里就有人際關系,好的人際關系是什么應該是社會、經濟、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單追求哪一個都是偏頗,都不行。
另外一個就是思維,你想要你的人際關系和諧關系,那么你就要考慮趣味選擇,只有你的趣味選擇選擇對了,才能達到協(xié)調,才能是良性的發(fā)展。所以不管生產活動、交通活動也好,實際上你只要達到這兩個原則,在論述的時候思路對了、方向對了,這一部分就不是難點,真正記的東西也不是很多。
像區(qū)委,同學們覺得太難了,一涉及多區(qū)委選擇就要提到區(qū)委因素,其實你把這些知道之后,比如給你一個地區(qū)這個地方發(fā)展什么什么農業(yè),它的有利條件是什么,這個時候我回問學生你告訴我這個題它要考的是什么知識結構,考的就是農業(yè)的區(qū)委因素。
有的同學認為我也能達全,但是為了拿不到分,有的同學就寫了幾句話就能拿到分。
主持人:都答到點上了。
張習志:對,點就在知識結構上,區(qū)委就在區(qū)委結構上,人際關系就在人際關系的理論上,也就是那么幾句話,所以你要把人際關系和區(qū)委抓住,人文地理就拿分了。
到區(qū)域地理可能很多同學覺得區(qū)域地理更要背了,全國那么多區(qū)域、世界那么多區(qū)域,每個區(qū)域的地勢是什么樣,要背的東西太多了,我說沒有必要。因為心里高考不考你記憶的東西,不是說考誰的記憶力好,它是考誰的思維好,也就是說咱們區(qū)委這塊不是考你記住了這個地方有哪些礦產或者有什么地形,不是這些。是要讓你對這個區(qū)域進行思維上的分析,這個思維上的分析有規(guī)律嗎?有!很簡單就一個—定位。
因為咱們前面學的地理的整體性、差異性這些規(guī)律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如果你把前面彼此的聯(lián)系以至于后面人文要素的關系搞清楚的話,這一部分就相當于是實踐了,我們說地理是理論加實踐的科目,當給你一個區(qū)域的時候你怎么判斷這個區(qū)域,你就要用咱們學過的理論,我知道這個地方緯度是多少、經度是多少,如果知道它的氣侯,我就可以分析出它的水文情況、土壤情況,等于這地方的自然環(huán)境都了解了,那么應該干什么我們自然就能夠清楚,如果說平原地方環(huán)境特別好,肯定要發(fā)展種植業(yè),如果這個地方比較干旱,大家地形比較平坦,那種植業(yè)不行可以發(fā)展畜牧業(yè),所以說有了自然地理的基礎后你再進行人類的活動,你就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本著人地協(xié)調的原則你自己就知道怎么做。
我有時候跟學生講如果你做這件事的話你怎么去做,不要把它想成很上綱上線那種感覺,我說沒有必要。你就很樸實的去想,生活中是什么樣子,事實上就是什么樣子,所以自然而然你就知道怎么去做,這是學地理的方法,當然前提你要能夠定位,定位需要你熟悉全球經緯線的分布,這個是基本功,這個沒有訣竅,所有的老師都要記這些東西,等于把地球放到腦子里面了,可能給你一個地方你不知道這個地方是哪,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為什么知道這個地方,你要通過這個小地方經緯線判斷出它的大背景,是在東亞還是南亞,所以它給的出發(fā)點是一個小的,最后真正考察你的是區(qū)域的環(huán)境,如果這樣的話大家就覺得地理確實沒那么難,這是我想說的關于高考一定要注意基礎、思維,基礎知識從哪去落實,到現(xiàn)在就剩下30天的時間,基礎主要是以考試說明為綱,這個我就不多說了。
另外我想說的就是心態(tài),我看我們班的學生就出現(xiàn)兩種學生,一種情況是已經到頭了,我再也提高不了了;一種是覺得有一種恐慌,前者是懈怠后者是恐慌,這兩種心態(tài)都要不的,越到最后時刻心要越穩(wěn),老是想近來考不上大學怎么怎么樣,沒有用,與其空想倒不如看點東西,我撈的東西越多,進入考場的時候越胸有成竹,也只有你這樣做了,有的實力了,真正應考的時候,你才不至于出現(xiàn)意外,只能是超水平發(fā)揮,這和心態(tài)很重要,所以到最后這個階段,我覺得如果同學能夠把心態(tài)靜下來,腳踏實地的看看這個月,提分應該是非常有希望的,而且這個提分的幅度不是小分,完全可以達到100多分,但是能不能做到就得看大家自己了。
高考歷史沖刺復習建議
劉志強:我想歷史和政治、地理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我的感覺是對歷史學科的認識很重要,普遍的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歷史的時候,會認為它很簡單,尤其是初中講的內容與高中好多方面看起來就是重合的,所以學生會認為它很簡單,包括了會考、中考里面,也有關系。
所以到了真正的準備歷史高考的時候問題都出來了,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我記住了很多東西,但我不知道在哪里,而歷史考試整好就考這點,它是一個歷史過程,而學生整好在這方面出問題,我想就這個往下說。
歷史這方面主要處理好知識量,從初中、高中,高一、高二都屬于在量上不斷積累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高一、高二上得每一節(jié)歷史可都很中,當然我們現(xiàn)在面臨高考,現(xiàn)在我們應該怎么做。第一個課本方面是無論如何不能丟的,說得通俗一點歷史是個背的學科,可能同學會說老師我也努力了,我晚上不睡覺但是仍然沒什么效果。
這個背書還要講究一些方法,我以古代史為例子,古代有那么多的內容知識點很碎很小,確實需要一定的方法去梳理,這就確定了知識量和線索方面的知識,我問同學古代史一共有幾章內容呢?有的能說出來有的說不出來,如果你說不出來那你怎么處理,學生說老師我就看大綱,好的看,不好的不看。這是屬于像鏟車一樣,沒有任何的技巧。
客觀的說課本上很多內容在中學階段是無法解決的,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是很難的,比如說古代文化利民關于孔子,但是下一道題考到這個你是不是能做,這還真是一個問題,所以這方面有些內容是需要我們第一次看的時候解決的,有些是需要第二次解決的,這方面就需要一些技巧。
也就是說古代史書里面,課本把它分車了6個單元,其實每一個單元里面都應該涉及多5部分內容,就是我們所說的政治、經濟、民族、外交和文化,但實際上課本在編排的時候還是有所側重的,并不是5個內容都會講,我們把古代史的書分成6章,5條線索,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些內容是考到了,有些內容是考不到的,比如做各區(qū)縣的模擬題,古代史書上除了魏、晉、南北朝時代,秦漢部分考不好?這個是不考,隋唐、三國時期這個也很重要,遼、宋、夏、金、元呢,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些是在線索里面,有些不是,這樣你就可以適當?shù)纳釛壱恍﹥热,如果你所有的都看那就太復雜的。
我們學歷史的時候往往照顧的面太多,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敢放棄,都不敢適當?shù)慕档停敲茨憔拖褚粋包袱很沉重的人一樣,無法前進。所以很多同學都是這樣,剛開始很有信心,等看到中間的部分看不下去了,過了隋唐普遍感覺知識量多了記不住了,但是這時課程又往下進行,越記越多。然后我們沿著這個思路再深入一步,古代史的內容有6個單元5個線索,每一條線索里面、每一個單元當中又考到哪些,從高考的層次來說,我們能記到課本上的黑標題部分,或者比較重要的部分就可以了,關于里面具體的表述和解釋,那是我們以前在學的過程當中老師為了加強理解記憶的,其實在復習的過程中你可以省去。
我可以教一個方法,你可以隨便說中國古代史上10個人物,你把這10個人物中,放到碗中去,如果從數(shù)學上講就聯(lián)系到坐標,按照這個模擬我們可以列舉10個地區(qū)、10個事件等等,這是自己的嘗試,你會發(fā)現(xiàn)歷史上的很多東西是有技巧的。
當然古代史這方面是比較有效果的,至于到中國史方面這個內容不太容易支起來,但是規(guī)律還有。
我舉一個例子今年考綱里面新加了一條內容就是清末行政和預備役,清朝的統(tǒng)治更加危機,所以辛亥革命爆發(fā)了是這樣的思路,或者說得直白一點它是揭露清朝政府的腐敗,而現(xiàn)在我們把這個內容加進來,實際上更重要的是在強調三個因素:一個是清末新政關于近代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影響,另外一個就是關于近代教育的促進作用,比如說派遣留學生,同學說我知道,洋務運動也派遣了留學生。
還有一個課本上沒有體現(xiàn),我們從綜合這個角度上去說,我們會講科舉制的發(fā)展,也應該涉及到,它逐漸的被廢除問題。
還有第三方面,就是關于它在政治體制方面的改革,當然這個問題比較難,它并沒有真正的建立近代的民主政治,但是它確定起到了促進作用,也就是說這些內容現(xiàn)在考察的角度和以前課本在編的時候那種理解的方式差得很多,可能老師們比較清楚,但是學生有的時候不太清楚?赡軐W生會問為什么刪去那么多內容,有一些現(xiàn)代確實不那么重要了,這樣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內容很重要,有些可以適當?shù)姆潘梢恍,有些內容可以大膽的舍棄?/p>
我們可以分成幾個線索,關于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問題、國際關系、思想解放等等,這是整體上三部分,我們在看書當中能夠想到有些側重,但是怎么側重的問題,這些知識點我知道很重要,也很難,但我怎么辦,應該是把他們分而置之,你知道它很難,這就需要我們踏下心來面對它,不要怕它。比如世界史部分有一部分內容是關于啟蒙運動,這些內容不管是以前傳統(tǒng)的考法,還是現(xiàn)代考察的角度都很重要,學生也知道那里面設計到6個人兩個英國的、四個法國的,但是真正中間的聯(lián)系區(qū)別有哪些?往往我們不太關注,當然從現(xiàn)在考試的角度上說,它不會考得特別難,但是只有我們準備得更充分,比較深入這樣我們做題的時候才能胸有成竹,這是看書部分,構建出一個結構,要讓自己知道哪部分是重要的哪部分是可以放松的。
第二我想說一說關于做題的問題,做題方面,歷史前面12道選擇題,到這個時期我們做了大量的題,其實我們平常做的都是一些模擬題,所以你可以把它做得更深一點、更難一點,有的選擇題我們知道B是正確的,那D、C呢,每一個想象都有出處,他會造成一種障礙,可能在秦漢部分,但是給你挪到隋唐去,所以我們做的時候這道題做對了,我們必須把另外的三個選項要找到出處它應該在我們課本的哪一個位置,怎么表述呢,應該做到這個程度。
如果還不放心的話可以做得再深一點,你可以自己試著把這道題改一改,如果我認為這道題C是正確的,那么我改題干,改成其他的選項是正確的,當然這個是比較難的,歷史書上就是那么些知識點,但是為什么每年都有改變呢,我們可以推測一下出題人的意圖,卷子背后出題人是怎么考慮的。
出題人也很為難,奧運會、糧食問題都考過,我感覺有點斗智斗勇的意味,出題人給你設置各種各樣的障礙,讓你掉下去,而你要把它簡化了,逐漸的練習,看書你就能發(fā)現(xiàn)。
關于主觀題方面,作為歷史這個學科失分是比較多的,有的學生不知道怎么答。我提兩個方面,一個是認真的讀題,尤其是題干給了引導語部分,也就是37題,它給了一句話,很多同學做題的時候只看材料和問題,那句話很有用,也就是說它告訴你,我要考察你的角度和方向以及范圍,你不看他,你會把自己很熟的內容答上去。
比如說這塊內容我很熟我就按自己的思路去答,那你就答錯了,人家問的不是這個內容。因此引導語部分,給的主題非常重要?荚囈话銇碚f它會讓你解釋一個很小的問題,而不是很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是中學生,它不可能拿個很大很的的問題讓你解決,也解決不了,所以只需要解決一個很小的問題,沿著思路把課本上所講的內容做思路上的變通。
后面就是關于處理上的一些思路,這個我簡單說一下。一般的說,我們回答中國古代史的內容,你可以把幾個單位適當?shù)木毩,有些內容可以從材料里面看得出來,比如說給你一段清朝的材料,關于人口。很容易我們能想到,明清時期關于重要經濟發(fā)展的狀況,他的出處時間都是很重要的,我們回答的時候沿著他們的思路去做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關于中國近現(xiàn)代史和世界史部分,一般的說還是分成幾部分回答,比如說問你原因、問你影響,一般我們都是從政治的角度、經濟的角度去回答,當然要做適當?shù)奶幚,因為有些題設置得非常非常的難,我記得一個曲線模擬題里面考到列強,強迫中國清政府簽署條約,很多同學認為我知道很多條約,結果會失分,有的同學會答割占領土,下來我問學生領土都割占了還談什么經濟發(fā)展,所以只要按照答題的方向分成幾個模塊去答,這樣就可以了,當然比較忌諱的就是說大而空的話,這點和政治學科之間是比較大的,我們不太習慣讓學生說這些,太大規(guī)模,它的要求具體的細節(jié)。
在那個歷史的特定環(huán)境里面,對這件事情的具體影響,它不要求你做宏觀上的把握。舉個例子來說地我們學了鴉片戰(zhàn)爭之后后面有很多影響,很多內容都要背那太難了,那都是歷史學家們琢磨研究出來的東西,其實那個里面應該說沒有特別大的指導意義,我不是說它沒有用,比如說里面談到了主要矛盾變化的問題,這段還不如看1931-1937年這段,中國歷史具體的變化,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處理矛盾的,關于大段的評述作為歷史考試來講不是特別追求。
劉志強:所以說文綜這段時間只要我們努力就會有成效。
我舉一個例子今年考綱里面新加了一條內容就是清末行政和預備役,清朝的統(tǒng)治更加危機,所以辛亥革命爆發(fā)了是這樣的思路,或者說得直白一點它是揭露清朝政府的腐敗,而現(xiàn)在我們把這個內容加進來,實際上更重要的是在強調三個因素:一個是清末新政關于近代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影響,另外一個就是關于近代教育的促進作用,比如說派遣留學生,同學說我知道,洋務運動也派遣了留學生。
還有一個課本上沒有體現(xiàn),我們從綜合這個角度上去說,我們會講科舉制的發(fā)展,也應該涉及到,它逐漸的被廢除問題。
還有第三方面,就是關于它在政治體制方面的改革,當然這個問題比較難,它并沒有真正的建立近代的民主政治,但是它確定起到了促進作用,也就是說這些內容現(xiàn)在考察的角度和以前課本在編的時候那種理解的方式差得很多,可能老師們比較清楚,但是學生有的時候不太清楚?赡軐W生會問為什么刪去那么多內容,有一些現(xiàn)代確實不那么重要了,這樣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內容很重要,有些可以適當?shù)姆潘梢恍,有些內容可以大膽的舍棄?/p>
我們可以分成幾個線索,關于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問題、國際關系、思想解放等等,這是整體上三部分,我們在看書當中能夠想到有些側重,但是怎么側重的問題,這些知識點我知道很重要,也很難,但我怎么辦,應該是把他們分而置之,你知道它很難,這就需要我們踏下心來面對它,不要怕它。比如世界史部分有一部分內容是關于啟蒙運動,這些內容不管是以前傳統(tǒng)的考法,還是現(xiàn)代考察的角度都很重要,學生也知道那里面設計到6個人兩個英國的、四個法國的,但是真正中間的聯(lián)系區(qū)別有哪些?往往我們不太關注,當然從現(xiàn)在考試的角度上說,它不會考得特別難,但是只有我們準備得更充分,比較深入這樣我們做題的時候才能胸有成竹,這是看書部分,構建出一個結構,要讓自己知道哪部分是重要的哪部分是可以放松的。
第二我想說一說關于做題的問題,做題方面,歷史前面12道選擇題,到這個時期我們做了大量的題,其實我們平常做的都是一些模擬題,所以你可以把它做得更深一點、更難一點,有的選擇題我們知道B是正確的,那D、C呢,每一個想象都有出處,他會造成一種障礙,可能在秦漢部分,但是給你挪到隋唐去,所以我們做的時候這道題做對了,我們必須把另外的三個選項要找到出處它應該在我們課本的哪一個位置,怎么表述呢,應該做到這個程度。
如果還不放心的話可以做得再深一點,你可以自己試著把這道題改一改,如果我認為這道題C是正確的,那么我改題干,改成其他的選項是正確的,當然這個是比較難的,歷史書上就是那么些知識點,但是為什么每年都有改變呢,我們可以推測一下出題人的意圖,卷子背后出題人是怎么考慮的。
出題人也很為難,奧運會、糧食問題都考過,我感覺有點斗智斗勇的意味,出題人給你設置各種各樣的障礙,讓你掉下去,而你要把它簡化了,逐漸的練習,看書你就能發(fā)現(xiàn)。
關于主觀題方面,作為歷史這個學科失分是比較多的,有的學生不知道怎么答。我提兩個方面,一個是認真的讀題,尤其是題干給了引導語部分,也就是37題,它給了一句話,很多同學做題的時候只看材料和問題,那句話很有用,也就是說它告訴你,我要考察你的角度和方向以及范圍,你不看他,你會把自己很熟的內容答上去。
比如說這塊內容我很熟我就按自己的思路去答,那你就答錯了,人家問的不是這個內容。因此引導語部分,給的主題非常重要?荚囈话銇碚f它會讓你解釋一個很小的問題,而不是很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是中學生,它不可能拿個很大很的的問題讓你解決,也解決不了,所以只需要解決一個很小的問題,沿著思路把課本上所講的內容做思路上的變通。
后面就是關于處理上的一些思路,這個我簡單說一下。一般的說,我們回答中國古代史的內容,你可以把幾個單位適當?shù)木毩,有些內容可以從材料里面看得出來,比如說給你一段清朝的材料,關于人口。很容易我們能想到,明清時期關于重要經濟發(fā)展的狀況,他的出處時間都是很重要的,我們回答的時候沿著他們的思路去做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關于中國近現(xiàn)代史和世界史部分,一般的說還是分成幾部分回答,比如說問你原因、問你影響,一般我們都是從政治的角度、經濟的角度去回答,當然要做適當?shù)奶幚,因為有些題設置得非常非常的難,我記得一個曲線模擬題里面考到列強,強迫中國清政府簽署條約,很多同學認為我知道很多條約,結果會失分,有的同學會答割占領土,下來我問學生領土都割占了還談什么經濟發(fā)展,所以只要按照答題的方向分成幾個模塊去答,這樣就可以了,當然比較忌諱的就是說大而空的話,這點和政治學科之間是比較大的,我們不太習慣讓學生說這些,太大規(guī)模,它的要求具體的細節(jié)。
在那個歷史的特定環(huán)境里面,對這件事情的具體影響,它不要求你做宏觀上的把握。舉個例子來說地我們學了鴉片戰(zhàn)爭之后后面有很多影響,很多內容都要背那太難了,那都是歷史學家們琢磨研究出來的東西,其實那個里面應該說沒有特別大的指導意義,我不是說它沒有用,比如說里面談到了主要矛盾變化的問題,這段還不如看1931-1937年這段,中國歷史具體的變化,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處理矛盾的,關于大段的評述作為歷史考試來講不是特別追求。
劉志強:所以說文綜這段時間只要我們努力就會有成效。
我舉一個例子今年考綱里面新加了一條內容就是清末行政和預備役,清朝的統(tǒng)治更加危機,所以辛亥革命爆發(fā)了是這樣的思路,或者說得直白一點它是揭露清朝政府的腐敗,而現(xiàn)在我們把這個內容加進來,實際上更重要的是在強調三個因素:一個是清末新政關于近代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影響,另外一個就是關于近代教育的促進作用,比如說派遣留學生,同學說我知道,洋務運動也派遣了留學生。
還有一個課本上沒有體現(xiàn),我們從綜合這個角度上去說,我們會講科舉制的發(fā)展,也應該涉及到,它逐漸的被廢除問題。
還有第三方面,就是關于它在政治體制方面的改革,當然這個問題比較難,它并沒有真正的建立近代的民主政治,但是它確定起到了促進作用,也就是說這些內容現(xiàn)在考察的角度和以前課本在編的時候那種理解的方式差得很多,可能老師們比較清楚,但是學生有的時候不太清楚?赡軐W生會問為什么刪去那么多內容,有一些現(xiàn)代確實不那么重要了,這樣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內容很重要,有些可以適當?shù)姆潘梢恍行﹥热菘梢源竽懙纳釛墶?/p>
我們可以分成幾個線索,關于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問題、國際關系、思想解放等等,這是整體上三部分,我們在看書當中能夠想到有些側重,但是怎么側重的問題,這些知識點我知道很重要,也很難,但我怎么辦,應該是把他們分而置之,你知道它很難,這就需要我們踏下心來面對它,不要怕它。比如世界史部分有一部分內容是關于啟蒙運動,這些內容不管是以前傳統(tǒng)的考法,還是現(xiàn)代考察的角度都很重要,學生也知道那里面設計到6個人兩個英國的、四個法國的,但是真正中間的聯(lián)系區(qū)別有哪些?往往我們不太關注,當然從現(xiàn)在考試的角度上說,它不會考得特別難,但是只有我們準備得更充分,比較深入這樣我們做題的時候才能胸有成竹,這是看書部分,構建出一個結構,要讓自己知道哪部分是重要的哪部分是可以放松的。
第二我想說一說關于做題的問題,做題方面,歷史前面12道選擇題,到這個時期我們做了大量的題,其實我們平常做的都是一些模擬題,所以你可以把它做得更深一點、更難一點,有的選擇題我們知道B是正確的,那D、C呢,每一個想象都有出處,他會造成一種障礙,可能在秦漢部分,但是給你挪到隋唐去,所以我們做的時候這道題做對了,我們必須把另外的三個選項要找到出處它應該在我們課本的哪一個位置,怎么表述呢,應該做到這個程度。
如果還不放心的話可以做得再深一點,你可以自己試著把這道題改一改,如果我認為這道題C是正確的,那么我改題干,改成其他的選項是正確的,當然這個是比較難的,歷史書上就是那么些知識點,但是為什么每年都有改變呢,我們可以推測一下出題人的意圖,卷子背后出題人是怎么考慮的。
出題人也很為難,奧運會、糧食問題都考過,我感覺有點斗智斗勇的意味,出題人給你設置各種各樣的障礙,讓你掉下去,而你要把它簡化了,逐漸的練習,看書你就能發(fā)現(xiàn)。
關于主觀題方面,作為歷史這個學科失分是比較多的,有的學生不知道怎么答。我提兩個方面,一個是認真的讀題,尤其是題干給了引導語部分,也就是37題,它給了一句話,很多同學做題的時候只看材料和問題,那句話很有用,也就是說它告訴你,我要考察你的角度和方向以及范圍,你不看他,你會把自己很熟的內容答上去。
比如說這塊內容我很熟我就按自己的思路去答,那你就答錯了,人家問的不是這個內容。因此引導語部分,給的主題非常重要?荚囈话銇碚f它會讓你解釋一個很小的問題,而不是很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是中學生,它不可能拿個很大很的的問題讓你解決,也解決不了,所以只需要解決一個很小的問題,沿著思路把課本上所講的內容做思路上的變通。
后面就是關于處理上的一些思路,這個我簡單說一下。一般的說,我們回答中國古代史的內容,你可以把幾個單位適當?shù)木毩,有些內容可以從材料里面看得出來,比如說給你一段清朝的材料,關于人口。很容易我們能想到,明清時期關于重要經濟發(fā)展的狀況,他的出處時間都是很重要的,我們回答的時候沿著他們的思路去做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關于中國近現(xiàn)代史和世界史部分,一般的說還是分成幾部分回答,比如說問你原因、問你影響,一般我們都是從政治的角度、經濟的角度去回答,當然要做適當?shù)奶幚,因為有些題設置得非常非常的難,我記得一個曲線模擬題里面考到列強,強迫中國清政府簽署條約,很多同學認為我知道很多條約,結果會失分,有的同學會答割占領土,下來我問學生領土都割占了還談什么經濟發(fā)展,所以只要按照答題的方向分成幾個模塊去答,這樣就可以了,當然比較忌諱的就是說大而空的話,這點和政治學科之間是比較大的,我們不太習慣讓學生說這些,太大規(guī)模,它的要求具體的細節(jié)。
在那個歷史的特定環(huán)境里面,對這件事情的具體影響,它不要求你做宏觀上的把握。舉個例子來說地我們學了鴉片戰(zhàn)爭之后后面有很多影響,很多內容都要背那太難了,那都是歷史學家們琢磨研究出來的東西,其實那個里面應該說沒有特別大的指導意義,我不是說它沒有用,比如說里面談到了主要矛盾變化的問題,這段還不如看1931-1937年這段,中國歷史具體的變化,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處理矛盾的,關于大段的評述作為歷史考試來講不是特別追求。
劉志強:所以說文綜這段時間只要我們努力就會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