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漸顯“指揮棒效應” 推動素質教育
2008-01-08 09:06:36文匯報
“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制度實行到現在,我們已經嘗到了甜頭。近年來新開的100多門拓展性課程,還是起了一定的作用!贝笸袑W校長盛雅萍在談到剛剛結束的上海交通大學冬令營和復旦大學水平測試時,發(fā)表了上述感想。
不少中學校長也紛紛表示,自主招生考試的“指揮棒效應”,已開始逐漸顯現。
把學生從“題!崩噩F實
“我們在制訂自主招生政策時,最重要的是考慮把學生從題海拉回到現實中?磥碓谀壳暗闹袑W教育中,也開始出現了指揮棒的效應。只要這種效應是良性的,就說明自主招生的目的已經部分達到了。”上海交通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陶正蘇如此評說。
高中三年中,學生前兩年還處于學習知識的階段,但是到了第三年,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進入“題海”階段。某高校一名負責招生的老師稱,不少學生到最后都進入了一種機械反應的狀態(tài)。他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讓一些高三學生默寫一首著名的唐詩,幾乎100%的學生能夠一字不差地默寫出來,而如果把這首唐詩抽掉一部分讓他們填寫出來,不少學生竟然面面相覷。
陶正蘇稱,自主招生實施后,有些中學為了應對面試討論等,在學校開設了一些討論課,雖然仍然是應試的模式,但是相對而言,這畢竟是一個教育理念上的進步。據介紹,在今年自主招生考試中,上海交大就設計了不少與社會生活相關的考題,比如在數學考試中,就有一道關于中國足球隊在預選賽中如何安排才能出線的題目,如果學生平時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話,就很難作出正確的解答。
自主招生推動素質教育
讓高校選拔最適合自己的人才,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把選擇的權利交給教學一線的教授。復旦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人鄭方賢教授稱,復旦今年集中了10門學科中最優(yōu)秀的教授出題,讓教授按照自己心目中高中學生必須知道的知識,并結合中學教學內容出了大量的題目,最終從中選擇了200題。
雖然這張200道題的水平測試考卷讓日前參加測試的不少學生感到難以招架,但卻是“復旦大學結合通識教育的實施,結合學校對自主招生政策的理解采取的考核方式”。鄭方賢教授稱,自主招生作為高考的補充,不僅給高校行使自己的辦學自主權,形成多元的選拔機制,而且從教育部推行這一政策的初衷來看,也有支持和推動中學素質教育的考慮。目前復旦的這張綜合了10門學科的考核,就是學;谏鲜隹紤]并結合復旦對人才選拔和培養(yǎng)的標準制訂的政策。事實上,學校發(fā)現,每年在水平測試中表現出色的學生,在高中的排名未必是最前列的,不少成績處于中等、但知識面特別廣的學生,在考試中特別容易取得好成績!案匾钠鋵嵾是向中學和中學生傳遞了一個信息,那就是死做題目在今后的高考中未必會勝出,而全面地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指揮棒”淘汰“題!睉(zhàn)術
“由于目前大多數學生仍然處于傳統(tǒng)的高考模式中,高中階段集中采取題海戰(zhàn)術暫時還無法徹底改變,但是隨著自主招生高校范圍的擴大,‘題!瘧(zhàn)術將逐漸被淘汰”,這是不少教育界專家的預言。不少中學校長也發(fā)現,在自主招生考試中,不論是筆試還是面試,最容易受到考官青睞的,往往是那些參加了不少社會活動,有一定的溝通能力,并且知識面相對比較寬泛的學生。盛雅萍說,他們學校去年通過自主招生考試被交大錄取的學生,占了交大自主招生錄取學生總數的十分之一,而這些學生除了在某些學科上學有專長外,還無一例外有他們的共同點,那就是溝通能力強、學習能力強、承擔了一定的社會工作。雖然他們的成績未必是學校一流,但是平時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一樣使他們終生受益。
某名牌高校附中的一位校長稱,隨著自主招生的高校越來越多,學生對自主招生的關注度也會與日俱增,這必然會帶來學生和學校在觀念上的變化,即對能力的培養(yǎng)越來越重視,對知識的積累越來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