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很多回報很少的自主招生
2007-12-17 09:43:10晶報
著名高校密集來深圳自主招生,老師提醒考生:付出很多,回報很少。
2008年高校自主招生已拉開序幕,國內名校出招,頻“邀”優(yōu)秀生——中大表示“厚愛”學科特長生,“可不側重高中階段學業(yè)成績排名”;北大今年首次向復讀生敞開大門,復旦則推出“博雅杯”人文知識大獎賽作為一種補充選拔方式……對于高校本科“自主招生”的新變化,深圳本地學生與校方如何看待?
中大“厚愛”學科特長生
2002年開始,全國部分高校開始自主招生試點工作,至今已有5年。今年,部分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也有新突破。比如,中山大學自主招生政策的突破點在于“厚愛”學科特長生,“可不側重高中階段學業(yè)成績排名”。
其作法是,B類資格候選人(在數(shù)學、物理、計算機、文學、語言等學科方面和領域學科特長申請者中擇優(yōu)選拔出)無須筆試,直接參加專家組“深度面試”。獲得B類資格考生為經專家組綜合考評,在創(chuàng)新實踐或學科專業(yè)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少數(shù)特別優(yōu)秀的考生。他們高考(Q吧)成績達到所在省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shù)線(即一本線、重點線),在專業(yè)服從調劑前提下,參照本人專業(yè)志愿,結合各專業(yè)錄取情況增加計劃錄取;高考成績未達到所在省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shù)線的B類考生,中大將按照教育部有關文件規(guī)定,根據(jù)考生高考成績、參考中學學業(yè)及綜合素質等情況,決定是否向考生所在省省級招辦申請破格投檔予以錄取,并報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備案。
“這也就意味著,對于經過中大綜合測試確定的少數(shù)特別優(yōu)秀的‘偏才型’考生,即便高考成績未達到重點線,也有可能被中大錄取!敝写笳修k主任國亞萍說。
2007年中大自主招生考生陳容,在中學階段就曾經在刊物上發(fā)表50余萬字,中大專家組經測試認為其“對于中國文學有相當?shù)姆e累和見解,是不可多得的具有天賦的文學少年”,最終,她以文科591分(廣東省文科重點線為591分)的成績被中山大學中文系錄取。
無獨有偶,北京大學今年首次提出,復讀生可參加其自主招生考試,復旦大學也將“博雅杯”人文知識大獎賽作為對現(xiàn)有的保送生政策和自主招生政策的一種補充。
“有點像香港高校招生”
“從搜索的信息和學長的信息來看,國內自主招生越來越有點像香港高校的自主招生。我認為,這是能夠選拔出真正人才的方式。”深圳中學高三學生晏同學告訴記者:同學們大體比較優(yōu)秀,所以對高校自主招生都比較關注。一般分為兩種情況:其一是參加學校內部選拔考試取得申請資格,這種考試一般針對對自主招生有名額限制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另一種則是高校本身在自主招生申請上無名額限制的,同學們一般都是通過上網(wǎng)申請,“大面積撒網(wǎng),希望能多一個機會”,比如中山大學等。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申請自主招生資格的優(yōu)秀生,或本身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異,或在學科上確有特長,在權威競賽中獲獎,或綜合素質發(fā)展全面,在參與社會活動、公益事業(yè)中作出很大貢獻的。在這群學生里,“一人報兩三個高校的自主招生”是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
自主招生是把“雙刃劍”
深圳中學副校長趙立告訴記者,近來頻頻有著名高校招生負責人來訪,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均來過。中國科大的廣東省招生組由兩位副校長親自“掛帥”,奔走于珠海、中山、廣州、深圳的幾所有影響的學校,宣傳招生新政。
而其中,自主招生無疑是“重頭戲”之一。深中也接到了中山大學以自主招生為主題的論壇邀請,對中大自主招生政策的新突破,趙立認為“很有價值”,“有些大師確為偏才型天才,如果按照現(xiàn)行以分數(shù)為主的高考體制,他們可能連上大學的機會都沒有”。他認為,其關鍵則在于對“學科特長生”的清晰定位。
同時,對于學生報“自主招生”,趙立則持這樣一個觀點:自主招生是把“雙刃劍”—“對于學生個體有利有弊。一方面,確實給學生以證明自己能力的空間,在心理上多了一層‘保險’的機會,比如可加分錄取等;但另一方面,參加自主招生的過程也同時‘干擾’高考備考的正常進行。而事實上,部分學生報自主招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準備兩三個月值不值?
深圳中學高三學生晏同學心中的目標是復旦大學,因此也參加校內選拔考試,可惜最終沒能取得申請資格;她的一名同學取得了申請資格,將于1月6日飛上海參加復旦的自主招生考試。
對此,晏同學認為,“整個自主招生的過程,個人付出的時間也需要兩三個月,這對于一個高三生來說也是不小的時間花費。學校此前也提醒我們:這是一個‘付出很多,要求很高,回報很少’的過程。所以,報考復旦自主招生對我來說,也只是爭取多一個機會,有了當然好,沒有也沒關系!
深中副校長趙立以本校舉例,每年有意愿參加自主招生的學生達數(shù)百,可經過幾輪環(huán)節(jié)后,取得資格的只有幾十人。而一位著名高校招生負責人也曾告訴他,2007年取得該校自主招生資格的幾十名學生,最后需動用自主招生資格加分政策才能被錄取的學生只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