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調查顯示:在港求學的內地生半數留港發(fā)展
2007-09-06 08:51:03深圳晚報
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8所公立大學正式面向內地招收自費本科生。而被選中的6大生源大省(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福建、浙江和江蘇。
在香港求學的4年中,這群第一批“吃螃蟹”的學生曾面臨怎樣的挑戰(zhàn)?在應對挑戰(zhàn)的過程中,他們是否蛻變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理解力的“世界公民”?
記者通過采訪發(fā)現,無論畢業(yè)后的職業(yè)走向如何,至少,在香港的4年求學經歷,給了他們一筆受用終身的財富。而香港高校人士亦表示:近年來,赴港求學的內地學子越來越理智,各方面能力也越來越強。
英粵雙語改變交流心態(tài)
4年前,原本想報復旦、交大的張薇最終選擇報考香港大學;4年后,原本那個懵懂的女孩已經蛻變成成熟自信、儀態(tài)大方的時尚女性。今年剛剛畢業(yè)的張薇,目前正實習于香港金融管理局。與此同時,來自香港多個金融機構的高層也歡迎她加入;貞浧4年的求學生涯,張薇用一句話來概括:“痛并快樂著”。
香港大學優(yōu)良的教學環(huán)境給張薇提供了一心向學的客觀條件,但煩惱也隨之襲來。香港很多同學的交流語言是粵語,這給僅會說普通話的上海女孩兒帶來極大的不便。同時教師的全英文授課方式,也讓她一度不適應。就是在“時而后悔來這里、時而憧憬未來”的矛盾中,張薇開始了在香港大學的4年學習生活!霸谝欢螘r期內,我甚至不愿意開口說話,整個人相當自卑!
但很快張薇發(fā)現,原來一切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糟糕:由于同學們也來自世界各地,語言的障礙并非自己獨有。在她的英語、粵語水平取得突飛猛進的同時,與人交流的方式與心態(tài)也全部得到了改變。
“香港不少大學專業(yè)的學制只有三年。時間相當緊張,學生的壓力很大!睂τ诮䲡髮W的甘寧來說,初到香港的日子,平時功課非常忙碌,期末考試的時候更要忙到“底朝天”。
香港的大學學習節(jié)奏非?欤话4月就要開始籌備考試,而且春節(jié)、復活節(jié)很多節(jié)日都放假,用來學習的時間很緊張,抱著“到香港讀大學,壓力會減少一點,享受電視劇里輕松的大學生活”的甘寧,一時難以適應。
就是平時,教學的節(jié)奏也頗為急促。老師講課用的多是PPT,上課內容學生都要事先打印好,連教科書也是老師把書單以郵件的形式發(fā)給每個人,學生自己到書店里去購買。每一個課程不只有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平時還要交一些論文,做一些演講,這讓甘寧有些不知所措。
但是很快,甘寧就發(fā)現并嘗到了這種教育模式的甜頭!坝幸婚T課叫做認識香港,老師選定一個話題,四五個學生一組采訪當地跟這個話題相關的人,采訪以后會做成短片,在上課的時候我們播放出來,給大家做一個報告。如果反應好的話,也可以接受同學的提問和老師的提問,就會覺得蠻有意思的,也有互動!
在香港讀書之后,甘寧明顯感覺視野開闊了,發(fā)展的平臺也一下子高了很多,對于以后的發(fā)展非常寶貴。
對于多數到香港就讀的內地學生來說,這是18年來第一次長時間、遠距離地離開父母、離開家。而對于從小拼命啃書本,沒有一點自己時間和空間的應試“高手”劉毅來說,獨立生活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從上海到深圳再到香港,從進入機場開始,一切就要靠自己了:辦理登機手續(xù),過兩道海關,乘火車換地鐵再到學校,辦理入學手續(xù)等,這一切只能是獨立作戰(zhàn)。”在最初那段時間里,一個人的生活幾乎將這個1米80的大男孩打倒了!拔耶敃r的生活是一團糟,上課老遲到,吃飯有上頓沒下頓。當時就特別想家,甚至有沖動直接飛回上海。”
所幸這場“噩夢”來得快也去得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劉毅逐漸適應了離開媽媽的獨自生活!白约含F在想想都臉紅,平生第一次洗襪子就整整洗了24雙,因為我一共就帶了25雙襪子,再不洗就沒得穿了!眲⒁悴缓靡馑嫉馗嬖V記者。
如今的劉毅不僅能把自己的生活照顧得妥妥帖帖,更是練就了一手營養(yǎng)與美味并舉的好廚藝。對此,劉毅笑言:“我相信,今后在找女朋友方面,我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因為我是標準的新好男人。”
環(huán)境落差強化理解能力
“從小港劇看多了,覺得香港應該就是個充滿夢想的地方?吹矫餍菣C會可能會大一點,喜歡哪個明星,搞不好哪天吃飯碰見,至少逛街的時候會見到!睂τ谙愀圻@座城市,浸會大學的顧敏毫不掩飾最初選擇的沖動。
除了港劇,香港文學也是這位上海女孩選擇香港的原因。金庸、梁羽生、倪匡、亦舒、董橋,讓她覺得香港是一個文學之都,對于香港的文化氛圍也是比較向往。“我覺得香港的文化會比較多元一點,所以當初選擇香港去上學!
“去了以后才發(fā)現,我所想象的香港和現實的香港還是有段距離的!鳖櫭籼寡,港劇無法真實地再現香港這座城市!霸谏虾?锤蹌〉臅r候,演員說的普通話都是配音的。多數人并不知道這一點,我也不知道!薄熬湍壳皝碚f,香港是一個偏商業(yè)的社會多過一個偏文化的社會,理解這座城市必須切身體驗過才知道!
“不管是內地高校還是香港高校,或者海外高校,在哪里讀書對就業(yè)的影響現在已經越來越小,現在‘海待’不是也很多嘛。”對于赴港學生在留港工作和回滬發(fā)展中遭遇的尷尬,著名教育專家熊丙奇表示,赴港求學或者留學海外已經無法直接形成就業(yè)時的優(yōu)勢,畢業(yè)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質才是找工作的最大依靠。
熊丙奇認為,在畢業(yè)生薪資普遍不高的大環(huán)境下,赴港畢業(yè)生就要積極調整自己的定位,對于教育的投入和產出要有更清醒的認識:赴港求學首先就是接受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文化氛圍,對于自己是受用終身的。
同時,他也提醒眾多學生和家長,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赴港求學,首先要考慮家庭的經濟實力,赴港自費生4年總花費在40萬元人民幣左右。對于一般的家庭而言,經濟壓力可想而知;其次要考慮學生的適應能力,性格比較開朗的學生在適應新的文化環(huán)境方面有一定的優(yōu)勢;第三要做好未來的規(guī)劃,盲目赴港“鍍金”是要承擔巨大的風險的。
港校說法
內地生已經越來越理智
記者從幾所香港高校獲悉,內地畢業(yè)生大部分會在港就業(yè)或繼續(xù)到海外進修,回內地就業(yè)的占少數。
以2006年畢業(yè)的內地學生為例,香港大學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46%的內地畢業(yè)生在香港就業(yè),27%去海外進修,20%留港進修,5%赴海外就業(yè),只有2%回內地工作。香港中文大學內地畢業(yè)生66%在港就業(yè),20%往海外進修,9%留港進修,5%回內地就業(yè)。香港理工大學內地畢業(yè)生66%在港就業(yè),5%海外深造,24%留港深造,5%回內地發(fā)展。浸會大學內地生約60%留港或海外深造,約40%回內地工作。
據香港大學統(tǒng)計,留港工作的內地畢業(yè)生中,從事的行業(yè)多為金融領域,譬如會計及審計、投資銀行、銀行及財務,也有部分選擇醫(yī)學領域。而據香港中文大學的統(tǒng)計顯示,本科畢業(yè)生從高到低從事的行業(yè)分別為:會計、審計(11.2%)、財務、金融、銀行業(yè)務(10.7%)、教育(10%)、電腦、資訊科技(9.4%)、行政及管理(7.8%)、醫(yī)療及護理(7.8%)及市場推廣(7.8%)。
香港大學就業(yè)指導中心有關人士表示,從近幾年來報考港大的內地學生情況來看,學生和家長所看重的并沒太大變化,但心理準備更加充分,也更為理智。港大內地事務處有關人士表示,現在的內地學生的思想觀念與香港學生更為接近,非常開放,融合起來也相當快,而且有了前幾屆的經驗,他們的資訊更為完善,很多新生已經充分認識到畢業(yè)后要完全依賴自身能力加入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有了這樣的思想準備,對于學校提供的平臺和資源他們會更好地利用起來,以完善自我的成長。